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 其一

葛公未易谈,佳处当自晓。 轻身托人主,岁晚那得保。 哀哉杨德祖,所恨机太早。 文若岂不迟,万变要难了。 书生法当骄,正惧此身小。 空桑视汤币,不博一介草。 向来磻溪人,所愿直钩老。 孔明平生志,岂必书江表。 但从德翁游,时和司马好。 胸中管乐事,本自不足道。 所以刘葛交,终焉契鱼藻。 旧时耕凿地,千岁迹未扫。 客来访遗事,泪落日杲杲。 冈头双白鹭,飞去何渺渺。

译文:

要谈论诸葛先生可不容易,他的高明之处应当自己去体悟。 他轻易地就托身于刘备,到了晚年又怎能确保自身安稳呢。 可悲啊杨德祖(杨修),令人遗憾的是他太过机敏。 荀彧谋划难道还不够迟缓吗,但世事千变万化终究难以有个完美结局。 书生按道理应当有傲气,只怕自身格局太小。 伊尹看待商汤送来的聘礼,觉得还抵不上一根草芥。 昔日在磻溪垂钓的姜太公,他最初的愿望不过是拿着直钩钓鱼,安度一生。 孔明一生的志向,难道就一定是要在江东留下声名吗? 他本可以跟从庞德公一起交游,和司马徽友好相处。 他心中那些自比管仲、乐毅的抱负,其实本来也不值得一提。 所以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相知,最终就像《鱼藻》诗中描绘的那样和谐美好。 那往昔他们耕种生活过的地方,千年过去了痕迹还未被扫去。 我这个游客前来寻访他们的遗事,眼泪落下,而太阳正明亮地照着。 山冈上有两只白鹭,它们飞走的身影是那样渺远。
关于作者
宋代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