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渡汉水阳,平川去如掌。 春深风日老,雨后桑麻长。 麦田渺无际,竹墅清可赏。 家家傍林落,往往成族党。 溪头浣纱女,十五自来往。 我来三月暮,甚作二浙想。 爱此重踌躇,凄然复怅惘。 边头兵未动,农事日以广。 只今烽火地,开辟无旷壤。 缅思生人情,本自乐安养。 每遭我辈误,遂使汝曹枉。 承平未灾变,北地极丰穰。 中间一丧乱,杀戮同草莽。 赤子亦何知,沦胥受漂荡。 搢绅欲辞罪,世道终安放。 歌罢叫葛公,英灵歘来享。
涉汉至隆中有感
译文:
清晨我渡过汉水的北岸,眼前是平坦开阔的原野,就像手掌一样平整。
春天已经到了深处,风与阳光都带着暮春的气息,雨后的桑麻蓬勃生长。
麦田一望无际,那片翠绿蔓延到天边,竹林环绕的村舍清幽宜人,值得细细欣赏。
家家户户都依傍着树林而建,邻里之间多是同宗同族。
溪头有个十五岁的浣纱少女,独自一人来来去去。
我在三月的末尾来到这里,眼前的景象让我仿佛置身于江南二浙之地。
我是如此喜爱这里,忍不住徘徊流连,心中却又涌起阵阵凄凉与惆怅。
边境上暂时没有战事,农事一天比一天兴旺。
如今这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地方,已经没有一块荒芜的土地。
遥想百姓们的本性,原本就只喜欢安居乐业。
却常常因为我们这些当官的决策失误,让你们遭受冤屈和苦难。
在太平没有灾变的时候,北方大地极其富足丰饶。
然而一场战乱袭来,百姓被屠杀如同割草一般。
那些无辜的孩子又懂得什么呢,却也跟着遭受漂泊动荡之苦。
我们这些士大夫要是想推卸罪责,那这世道又该如何安放呢?
我唱完这首诗后呼唤着诸葛孔明先生,希望您的英灵能突然降临来享用我的祭奠。
关于作者
宋代 • 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