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惟汉从官,三仕屈吾指。 前辈有郑公,后来王赵耳。 更生初去国,玉色欣共理。 我时见一叶,已识秋风起。 明年孔戣去,零落真复尔。 王师凛孤鹤,独叫青云里。 下有万伏弦,开云看白雉。 前年郑公来,初论差可喜。 谓当上联璧,共举汉纲纪。 三年越山中,不使度此水。 低头用朱墨,得去真晚矣。 况当少天官,风木赴淮涘。 一时东都空,物理固如此。 此行关世运,特可慰闾里。 下有贤寓公,上有名刺史。 想见闽父老,懽喜屐折齿。 虽然庙朝旧,迹远心自迩。 公行见赵公,此语式举似。 有事当驿闻,毋忘汉天子。
送郑尚书罢帅归福州
译文: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侍从官员,三次任职的人数屈指可数。前辈中有郑公这样的人物,后来也就只有王、赵二人可与之相提并论。
刘向当初离开朝廷,面容依旧如玉,欣慰地与他人共同治理地方。我那时就如同看到一片树叶飘落,已经察觉到秋风即将来临的征兆。第二年孔戣离去,人才零落的情况果真如此。王师就像孤傲的仙鹤,独自在青云中鸣叫。下面有千万张弓弩,拨开云雾能看到白色的野鸡。
前年郑公来到这里,一开始的言论还挺让人欣喜。本以为能与同僚如珠联璧合般,共同振兴朝廷的纲纪。然而在越地山中的三年,却不能让他越过这条江水(施展抱负)。只能低头处理公文,如今能够离去,实在是太晚了。
何况正值少天官(任职变动),因父母丧事奔赴淮水边。一时间东都人才空虚,事物发展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
您这次回去关系到世间的气运,特别能够抚慰乡里百姓。下面有贤能的寓居之士,上面有名声远扬的刺史。可以想象福建的父老乡亲,会高兴得把木屐的齿都折断。
虽然您远离朝廷,但您的心自然与朝廷贴近。您此去见到赵公,一定要把这些话都告诉他。如果有什么事情应当通过驿站快速上报,不要忘了大汉天子(这里借指朝廷)。
关于作者
宋代 • 项安世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台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