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柯山先生读中兴碑

曲江罢相迹如扫,满朝媕娿无谏草。 动地渔阳鼙鼓惊,旧将半死哥舒老。 蜀道乘骡万里来,不识平原济世才。 仓皇灵武送玉册,岂顾九庙蒙尘埃。 天开地辟扶皇纪,李郭功成安史死。 一日三朝有深意,臣结胸中老文字。 麻鞵诗老脱贼来,北征自足配磨崖。 我思潇湘不易到,谁持墨本心眼开。 鉴古评诗增感慨,无逸图亡山水在。 君不见阿忠少日历艰贫,汤餠曾持半臂卖。

译文:

### 译文 张九龄被罢相之后,他曾经的事迹就像被扫去的痕迹一般,很快被人遗忘。满朝大臣都阿谀奉承、附和顺从,再也没有谏言奏疏。 动地而来的渔阳战鼓突然响起,惊破了大唐的太平美梦。当年的老将大多已离世,像哥舒翰这样的名将也已老去,难敌叛军。 唐玄宗骑着骡马,仓皇逃往万里之外的蜀地,他竟然不赏识颜真卿这样有济世之才的人。 在仓皇之中,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接受大臣进献的玉册,哪里还顾得上皇家宗庙蒙尘。 天地为之开辟,大唐的皇统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忠臣良将的努力下得以扶持。他们建立了平定安史之乱的赫赫战功,安禄山、史思明也被消灭。 唐肃宗迎接唐玄宗回朝后,规定每天三次朝见玄宗,这其中有着深意。元结胸中饱含着忠义之情,写下了《大唐中兴颂》这样的文字。 杜甫穿着麻鞋,从叛军占领区逃脱而来,他所作的《北征》一诗足以和《大唐中兴颂》刻在崖壁上的文字相媲美。 我一直想去潇湘看看刻有《大唐中兴颂》的浯溪,但路途遥远不易到达。不知是谁能带来《大唐中兴颂》的拓本,让我能够打开眼界。 回顾历史、品评诗歌,不禁增添了许多感慨。《无逸图》已经失传,唯有那山水依旧存在。 你难道没听说过吗?高力士少年时历经艰难贫困,曾经拿着半臂衣服去换汤饼吃。 ### 解析 这首诗围绕唐代安史之乱及之后的中兴之事展开。先批判了唐玄宗时期张九龄罢相后朝廷的阿谀之风,导致面对安史之乱时的应对不力。接着叙述唐玄宗逃亡、唐肃宗灵武即位等事件,强调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定叛乱的功绩。还提及元结的《大唐中兴颂》和杜甫的《北征》,表达对他们作品的推崇。最后借高力士少年时的贫苦,进一步感慨世事变迁。整首诗借古抒怀,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关于作者
宋代李洪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