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赐史浩古诗

粤从三代还,岁月过千𥜥。 时岂无贤君,道未契宸旨。 煌煌唐太宗,勋业在所喜。 寇攘既扫除,蛮貊毕至止。 循良布郡邑,惠政宽狱市。 忠贤俨班联,切谏柅浮靡。 关辅罗府兵,岩穴聘奇士。 民生复盂安,国势泰山倚。 皇心期过之,风下九万里。 忠厚培本根,文物粲华蕊。 淳熙视贞观,何啻相表里。 属车尚涛江,列障隔淮水。 蠢兹獯鬻氏,作我太清滓。 坐令营屯众,久费糗粮峙。 中原厌狼贪,诸将空虎视。 安得贯砮楛,来贡尺有咫。 六合混一家,耕桑盛生齿。 愿言讲治道,先务当有几。 欲仁斯仁至,患在未举趾。 而况前史中,遗事可寻理。 卫英爪与牙,王魏目兼耳。 处中頼房杜,虚受忘彼此。 不闻国异政,但见车同轨。 孰云古道难,佥曰今王是。 寸阴胜所竞,盛德日方起。 舞干格三苗,其效七旬尔。 轲称仁无敌,传谓礼可已。 东鞮及北女,会见朝玉戺。 南山竹易殚,陛下功难纪。 儒馆谩献歌,将奈词之骳。

译文:

从夏、商、周三代以来,时光已经过去了千余年。 那个时候难道没有贤明的君主吗?只是治国之道没能契合帝王内心的旨意。 辉煌的唐太宗,人们都赞赏他的功勋业绩。 他扫除了叛乱,四方的蛮夷都来归附。 循良的官员遍布郡县,施行仁政放宽刑狱和市场管理。 忠诚贤良的臣子整齐地排列朝堂,直言劝谏遏制浮华奢靡之风。 关中地区府兵严阵以待,还从山林中聘请奇能异士。 百姓的生活像放在安稳处的盂一样安定,国家的形势如泰山般稳固。 当今皇上心中期望超越唐太宗,如狂风下吹九万里般有远大志向。 用忠厚的理念培养国家的根本,文化典籍如繁花般灿烂。 淳熙年间与贞观之治相比,何止是相互呼应啊。 只是皇帝的车驾还只能停留在钱塘江畔,边界的山峦阻隔了淮河之水。 那愚蠢的北方部族,成了我们太平盛世的污垢。 使得众多的军队驻守边疆,长期耗费着储备的粮草。 中原百姓厌恶敌人的贪婪,将领们只能徒然地怒目而视。 怎样才能让远方的部落带着用砮石和楛木做的箭来朝贡呢? 让天下统一成一家,让农耕和桑蚕业兴盛,人口繁衍。 希望能探讨治国之道,首先应当明确关键要务。 想要施行仁政,仁政就会到来,问题在于还没有迈出第一步。 何况在前代的历史中,遗留的事迹可以探寻其中的道理。 卫青、英公是君主的得力爪牙,魏征、王珪是君主的耳目。 处于中枢依赖房玄龄、杜如晦,虚心接受意见而不计较彼此。 没听说国家有不同的政令,只看到车辙统一。 谁说古代的治国之道难以推行,大家都说当今皇上做得对。 每一寸光阴都在积极奋进,盛大的德行如朝阳初升。 舜舞动干戚就使三苗归顺,成效只需七十天。 孟子说仁政无敌,经传上讲礼治可以解决问题。 东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不久将会到宫殿的台阶前来朝拜。 南山的竹子容易用完,陛下的功绩却难以记述。 我在儒馆里勉强献上这首诗,只可惜言辞拙劣啊。
关于作者
宋代周必大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