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新居罗长卿观澜阁兰堂二首 其二

君不见汉家筑台临咸京,图籍排比如鱼鳞。 又不见晋人创亭稽山阴,群贤毕集罗簪绅。 古今名兰固多矣,而此二者常不泯。 乃知草木本无取,必假人物始可珍。 夫君名高斗以南,筑台宛在江之漘。 楚人盈要竞服艾,羌独滋兰真绝伦。 风摇绿叶剑戟舞,雨折香苞檀麝新。 不宁充帏悦鼻观,正自纫佩持吾身。 堂奥藏书三万轴,尽校鱼鲁分根银。 堂中延客三千履,可结侨札参雷陈。 定知斯堂阅千载,与昔台亭知共振。 仆也生憎鲍鱼肆,扣门屡作君家宾。 小槽珠滴不待满,有时旋漉头上巾。 醉留恶语涴君壁,有客如此君勿嗔。

译文:

你难道没看到,汉朝在靠近咸阳的地方修筑了天禄阁等藏书台,里面的图书典籍排列得如同鱼鳞一般整齐。 你又难道没看到,晋代的人在会稽山的北面创建了兰亭,众多贤才都聚集在一起,头戴簪缨、身着官服。 从古到今有名的兰堂本来就很多了,而这两个地方的事迹却一直流传不消失。 由此可知,草木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看重的,一定要借助杰出的人物才能变得珍贵。 先生你的名声在斗宿以南的地方都很响亮,你修筑的兰堂仿佛就在江边。 当楚国的人们都在腰间佩戴艾草的时候,只有你独独栽种兰花,真是举世无双。 微风吹动着兰花的绿叶,就好像剑戟在舞动;雨滴打落了香苞,散发出如同檀麝一般的清新香气。 兰花不仅可以放在帐中让嗅觉愉悦,还可以佩戴在身上来修养自身。 兰堂里收藏了三万卷书籍,你把书中的错字都校对清楚,如同分辨鱼和鲁、根和银的差异。 堂中常常接待众多宾客,大家就像公孙侨和季札、雷义和陈重那样结成深厚的友谊。 我断定这座兰堂经过千年之后,会和从前的那些名台、名亭一样声名远扬、共同兴盛。 我这个人特别讨厌卖咸鱼的地方,所以多次登门做你家的宾客。 小酒槽里的酒珠滴落,不等它满,有时候我就马上滤酒,甚至用头上的巾来过滤。 我喝醉了可能会留下一些不好听的话弄脏你的墙壁,先生你有我这样的客人可不要生气啊。
关于作者
宋代周必大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