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曹琰虞部浩然堂

姑苏台上麋鹿嚎,夫差城中楼观高。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 吴亡越霸能几日,后世扰扰犹鸿毛。 孟轲善养浩然气,充塞天地无饥嗷。 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

译文:

在那曾经辉煌的姑苏台上,如今只有麋鹿在凄惨地嚎叫,而当年夫差的城中,亭台楼阁高耸入云。 曾经那些繁茂的草木如今都已消逝,只留下明月默默照耀着这荒芜之地,古往今来的愤怒之情,就如同那秋日的波涛,白白地汹涌澎湃。 吴国灭亡、越国称霸又能持续多久呢?后世那些纷纷扰扰的争斗,就如同鸿毛一般微不足道。 孟子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让这种正气充满天地之间,让人们不再忍受饥饿和哀号。 曹琰仰慕孟子的浩然之气而修建了这座浩然堂,也是别有一番深意,他可不想像屈原那样,在忧愁苦闷中创作《离骚》。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