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歙州话庐山

潘侯话庐山,落落尤可伏。 初云江上来,远见云中瀑。 舍舟到云外,观瀑已岩麓。 往往逢平田,攒攒爱深木。 竹门悬径微,源水阴藤覆。 坐石浸两骹,炎肤起芒粟。 夕阳穿万峰,高下相出缩。 寻常杳不分,但被烟岚畜。 绝顶水底花,开谢向渊腹。 风力岂能加,日气岂能𣋉。 揽之不可得,滴沥空在掬。 夜昏投僧居,孤灯望溪曲。 忽闻清磬音,渐近幽林屋。 止侯休多谈,已满我心目。 怀游二十年,梦寐今固熟。 何当借轻舠,一往如飞鹜。

译文:

潘歙州跟我聊起庐山,他那洒脱不凡的讲述实在让人叹服。 他说起初庐山像是从江面上缓缓浮现,远远就能望见云雾中飞泻而下的瀑布。下了船往云雾之外走去,到了山岩脚下观赏瀑布。一路上常常会遇见平整的田地,那成簇生长的幽深树林惹人喜爱。 竹门挂在小径旁,小径十分细微难寻,源头的溪水被阴暗的藤蔓覆盖。坐在石头上,溪水浸没了小腿,炎热的肌肤因着清凉而起了鸡皮疙瘩。 夕阳穿过万座山峰,山峰高低错落,时隐时现。平日里那些山峰幽深难辨,都被山间的烟岚笼罩着。 山顶的水底之花,在深渊底部开放又凋谢。风力无法吹拂到它们,日光也难以照晒到它们。想要采摘却够不着,只能空捧一掬带着花影的水滴。 天色渐暗,他投宿到僧人的住处,孤灯闪烁,遥望着曲折的溪流。忽然间听到清脆的磬音,那声音渐渐靠近幽静树林中的屋舍。 我赶忙让潘歙州停下,他的讲述已经让我心满意足、满心欢喜。我怀揣着游览庐山的想法已经二十年了,在梦里都对庐山无比熟悉。 什么时候能借一艘轻便的小船,像飞鹜一样直奔庐山而去啊!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