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东轩

隔竹已见月,清光度谿来。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译文:

隔着竹林,我早已瞧见那明亮的月亮,清冽的月光洒在溪水上,顺着溪水悠悠地流过来。 月光移动着它的影子,悄然爬上了洁白的墙壁,就好像我在这屋子里徘徊一样,月亮的光影也和我相互陪伴、一同徘徊。 这一晚正是中秋佳节,天地间的雾霭和露水都消散开来,天空格外澄澈。 人们仿佛觉得那月中的玉兔都蹦了出来,玉兔捣药的器具上也纤尘不染。 嫦娥倚靠在那如冰盘般皎洁的月亮上,她那艳丽的姿色好似在自我推荐一般,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其他夜晚难道就不美吗?只是在中秋这个特殊时刻,万物蕴含的意趣被这良辰美景所激发,让中秋夜显得格外不同。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