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溅溅溪流散,苒苒石发开。 一朝辞浣沙,去上姑苏台。 歌舞学未稳,越兵俄已来。 门上子胥目,吴人岂不哀。 层宫有麋鹿,朱颜为土灰。 水边同时伴,贫贱犹摘梅。 食梅莫厌酸,祸福不我猜。

译文:

那溪水潺潺流淌,四处分散开来,细长的石发在水中轻柔地舒展着。 有一天,西施告别了她每日浣纱的地方,前往了吴国的姑苏台。她到了那里学习歌舞,还没有熟练掌握呢,越国的军队转眼间就打过来了。 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后,他的眼睛被挂在城门上,看着这一切,吴国的百姓难道不哀伤吗?曾经华丽的宫殿如今已荒草丛生,有麋鹿出没,当年西施那娇艳的容颜也早已化作了尘土。 当年和西施一起在水边浣纱的同伴们,依旧过着贫贱的生活,此时还在采摘着梅花。吃梅子的时候不要嫌它酸呀,因为福与祸的事情谁又能事先预料得到呢。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