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感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筯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译文:

前些日子,衣服上还只是沾染着清晨的露珠,可今天,衣服上已经结上了寒霜。我的母亲啊,您的魂魄究竟去了哪里?这霜寒之感让我内心犹如被膏火煎熬一般痛苦。 隔着母亲棺木不过三寸的距离,可我却觉得仿佛母亲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我对着棺木悲痛地嚎哭呼喊,您却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把食物摆在旁边,您也无法再进食。 往昔的时候,母亲您总是担忧我受寒,亲手为我缝制衣裳。那长长的缝线,就意味着衣服里絮的棉花又厚又暖,您是想用这厚实的棉衣帮我抵挡风霜。 您又常常担心我会挨饿,每次做好羹汤,自己都要先尝一尝味道。 母亲您对我身体内外的关怀,我片刻都不能忘怀。如今我拿起您做的衣服,不忍心穿上;端起碗筷,难以下咽。 每想到这些,无数的感慨涌上心头,我真想问问那苍茫的上天,为何要让母亲离我而去。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