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 人言雨杀风,雨急风未柔。 独扶慈母丧,泪与河水流。 河水有冬竭,泪泉长在眸。 予生五十二,再解官居忧。 昨者母疾亟,骨肉相聚愁。 橐中无一钱,缓急何可求。 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 随宜具棺敛,厚贷压人头。 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 泣涕听母言,心肠如剜钩。 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 旦夕期速平,后事勿预谋。 愿母强药食,更延百千秋。 固云莫望我,我魂已飞游。 语毕忽奄逝,抚膺呼裂喉。 未能一物备,迷乱将安投。 艰窘见风义,乃有令朋俦。 致赙或钱帛,最力李与刘。 禁省及石渠,奠助日不周。 裴杨乞铭盖,文篆古复遒。 潭饶两大舰,朝索暮泛浮。 哀怜荷君子,才德慙未修。 三日违大梁,两宿此迟留。 聊书同些挽,试托楚人讴。

译文:

白天黑夜狂风不停呼啸,寒冷的树木也在呜呜哀号,始终没有停歇。人们常说雨能压风,可如今雨下得又急又大,风却丝毫没有变温柔。 我独自护送着慈母的灵柩,泪水如同河水一般不断流淌。河水到了冬天尚且有干涸的时候,而我眼中的泪泉却长久不干。 我已经五十二岁了,两次解除官职,都因家中遭遇丧事而守孝。前些日子母亲病情危急,亲人们聚在一起,满心都是哀愁。我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急事又能向谁求助呢? 母亲临终的时候,叮嘱我不要因为贫穷而感到羞愧。她说随便准备一下棺木入殓就行,不要大量借贷给自己增加负担。人死之后大办丧事并没有什么好处,活着的时候也没能力偿还债务。我流着泪听着母亲的话,心肠就像被钩子剜割一样痛苦。 我虽然不是个优秀的儿子,但母亲对我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我又怎么能报答得完呢?我日夜盼望着母亲的病情能赶快好转,后事都不敢去预先谋划。只希望母亲能多吃点药、多吃点饭,再多活上百十年。母亲固然说不要对我抱什么期望,可那时我的魂魄早已慌乱得四处飘荡。 母亲说完话忽然就去世了,我捶打着胸膛,呼喊得喉咙都要裂开了。我连一件丧葬用品都没能准备好,迷迷糊糊的,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在这艰难窘迫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朋友们的侠义之情,有几位好朋友伸出了援手。他们赠送助丧的财物,其中出力最大的是李和刘。宫廷官署和藏书机构的人,也不断地送来祭奠的资助。裴和杨帮我请人撰写墓志铭和碑盖,文字古朴又刚劲有力。潭州和饶州提供了两艘大船,早上索要,晚上就准备好了可以启航。 我感激君子们的哀怜,可又惭愧自己才德都没有修好。我三天前离开了大梁,在这里已经停留了两晚。我姑且写下这些如同《楚辞·招魂》般的文字,试着托付楚人来吟唱表达我的哀思。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