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 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 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 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 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 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 又将余力作修竹,石上数茎风撼玉。 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 何须践苔眠绿阴,然后始为嵇阮公。 三贤歌咏已见意,舞女不须频整簪。

译文:

终南山雄踞在长安城的南边,那高峻的栏杆和华美的门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富贵气象。嵩山也离洛阳的街道很近,乘坐华丽的车马一天就能到达。 大梁地势平坦宽广,方圆千里,在这里却看不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映入眼帘。不过,这里也有情趣高雅的人,他们打扫干净房间,叫来画工,在墙壁上开启了一幅幅岩壑美景。 乍一看,这壁画上的景象,就好像是巨灵神勇猛无畏地劈开了华山一样壮观,可不像马援将军聚米为山谷模型那样简单。壁画里,室内弥漫着如烟的细雨和轻柔的雾气,仿佛一下子就把尘世的繁杂俗事都洗净了。 画工还余力未消,又在壁画上画了修长的竹子,那石头上挺立着几茎翠竹,就像被风吹动的美玉。竹叶倾斜、竹枝低垂,仿佛寒冷中的声音都消失了,但那竹节苍老、竹根奇崛,却满含着生机与活力。 何必一定要脚踏青苔、眠于绿阴之下,才能成为像嵇康、阮籍那样潇洒自在的人呢。三位贤士的歌咏已经表达出了这样的意趣,舞女也不必频繁地整理头上的发簪啦。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