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昭亭

春泥深一尺,车马重重迹。 亲旧各还城,山川空向夕。 今朝水平岸,不畏舟碍碛。 始随湍涨发,已入青苍壁。 落日未逢人,孤村望来客。 泱泱漫田流,青青被垅麦。 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 我无农亩懃,千里事行役。 寄谢昭亭神,果不吝深泽。

译文:

春天的泥土足有一尺深,来来往往的车马在泥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迹。亲朋好友们各自回城去了,只有这山川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空旷寂寥。 今天早晨,河水已经涨到与河岸齐平,不用担心行船会被浅滩上的沙石阻碍。船儿顺着湍急上涨的水流出发,很快就驶入了两岸青山夹峙的航道。 夕阳西下,一路上都没有遇到行人,只有那孤零零的村庄仿佛在盼望着远方来客。大片大片的水流漫过田野,绿油油的麦苗覆盖着田埂。 雨快要停了,斑鸠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杏花在农人们准备春耕的时候已经率先绽放出洁白的花朵。 我没有在农田里辛勤劳作,却要奔波千里去履行自己的差事。在此我要感谢昭亭神,果然没有吝啬降下充沛的雨水。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