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余干李尉书录示唐人于越亭诗因以寄题

余水之于越之鄙,筑基相对琵琶尾。 琵琶日日有秋声,雁过洞庭风入苇。 南斗戛湖波不起,长刀剡锋碧耳耳。 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朝因吴客幅蒲轻,满纸如蚕书可喜。

译文:

余干的水在越地的边境,在那江岸边筑起的亭子与琵琶尾相对而立。 琵琶山每天都好似有秋天的萧瑟之声传来,大雁飞过洞庭湖,风儿吹拂着芦苇。 南斗星映照在湖面上,湖水波澜不兴,那湖水如同锋利的长刀刀刃,泛着碧绿的光泽。 美丽的嫦娥夜晚出现在寒冷的溪水之上,月光如青铜镜般莹润,光芒照亮了方圆几里。 早晨收到了吴地客人带来的轻薄蒲纸信件,满纸字迹就像蚕爬过一样,十分惹人喜爱。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