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疎,疎疎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煑泉相与夸。

译文:

忽然有从西山来的使者,初次给我送来七种品级的建溪洪井茶。 最末等的茶泡起来没有水晕,第六等的茶没有沉淀的渣滓。 第五等的茶沫像散开的云脚,第四等的茶能浮起粟米般的小花。 第三等的茶泡出来如同琼玉般的乳汁,第二等的茶那品质几乎无可比拟。 最顶级的茶就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了,它的甘甜香气哪能简单地分出等级呢。 要是一天品尝一瓯这样的好茶,人的五脏六腑都会变得清爽,没有丝毫昏沉邪浊之气。 可晚上喝了茶后,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只能听着月光下树上乌鸦的啼叫。 忧愁袭来,只觉得自己衰老了,能验证这衰老的就是牙齿。 有三四颗牙齿已经松动了,左边的槽牙都受影响,吃东西都不方便。 头发也稀疏得让人惊心,稀稀拉拉地夹杂着白发。 于是我就想起了平生一起游玩的朋友,只遗憾与他们相隔的水路太过遥远。 怎样才能和他们见上一面,一起煮着泉水品茶,相互夸赞这好茶呢。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