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闵雨,乃见先王制。 有意在黎民,山川无不祭。 今者望云霓,青天绝纤翳。 为坛割舒鴈,盘血陈水汭。 于时颇精虔,奠爵必亲涚。 向夕有微阴,扫然还复霁。 吾闻先儒言,阳骄不能闭。 此时系穹旻,己力安所诣。 宣王云汉诗,曾不鉴上帝。 恨无奡荡舟,空自思跃蜧。
亢阳和欲行舟者
译文:
### 注释
- **闵雨**:忧念雨水不足。
- **黎民**:百姓。
- **纤翳**:细微的云翳。
- **舒鴈**:鹅。
- **水汭**:水流弯曲处。
- **精虔**:精诚虔敬。
- **奠爵**:置杯酒以祭。
- **涚**:洒酒于地。
- **阳骄**:骄阳,这里指干旱。
- **穹旻**:指天。
- **奡荡舟**:奡是传说中夏朝的大力士,善于水战,能陆地行舟。
- **跃蜧**: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神物。
### 译文
春秋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先王为雨水不足而忧虑的事,由此可见先王有着完备的应对制度。先王心中始终装着百姓,一旦出现旱情,对山川神灵都会进行祭祀。
如今我们像大旱中盼望云霓一样渴望降雨,可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云彩。人们筑起祭坛,宰杀肥鹅,把鹅血盛在盘中摆在水流弯曲的地方。在祭祀的时候大家满怀虔诚,主祭者亲自洒酒于地进行祭奠。
傍晚时分,天空稍微出现了一点阴云,大家满心期待,可转眼间阴云消散,天空又恢复了晴朗。
我听闻先儒说过,干旱是因为阳气过于强盛而无法收敛。这种情况完全取决于上天,我们自身的力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当年周宣王作《云汉》一诗,祈求降雨,可上天也没有垂怜。
只可惜如今没有像奡那样能在陆地行舟的勇士来治水,我也只能徒然地幻想有能兴云作雨的神物出现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