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

吾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 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 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跖。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 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 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译文:

我年纪快到五十岁了,到现在都还没来得及好好研读《易经》。 一听到关于蒙亭的说法,才明白这正是我心之所向的地方。 人在这时候能明白何时该进取、何时该退隐,难道不就体现在与泉石相伴的生活里吗? 我穿着用越地布料制成的山野便服,山间厨房摆着丰盛的鸡脚。 床头放着龙唇琴,书案上堆满了写着古文字的书籍。 当风景稍微美好的时候,我就端起酒杯,与几位良友相聚畅饮。 何况兄长你还做着郎官,在仕途上别人又怎会逼迫你呢。 你对隐居生活如此热爱且执着,自然不是那种一心追逐时机求官显达的人。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