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亭山

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貛与貉,鱼则鲂与𫚈。 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疎,岭松或复腐。 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译文:

人们常说,山何必非要高耸入云呢,关键在于它能兴云布雨。昭亭山并非那种险峻的高峰,可它雄伟的样子就像一头蹲伏着的猛虎。 在干旱的年岁,人们一来这里祭祀求雨,那充沛的雨水就会随之而降,如同美酒倾洒大地。 山上有丰茂的青草,可以用来放牧你的牛群;还有众多的树木,可供你挥斧砍伐当作柴薪。山的北面有溪流潺潺流出,山坳里还有幽静的水潭。 山中的野兽有猪獾和貉子,溪潭里的鱼有鲂鱼和𫚈鱼。山间的幼鸟和水边的水鸟,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相互交织在一起。有的叫声就像在谦恭地与人打招呼,有的号叫则好似在愤怒地呵斥、侮辱。 山崖上的竹子,有的竹节很稀疏;山岭上的松树,有的已经腐朽了。巨大的野蜂在山中筑起层层的蜂巢,还在深深的土窟里养育幼蜂。 真不明白山里的人为什么要把这些野蜂采去拿到市场上贩卖呢?这山里的景致本来就丰富多彩,而人们这种残忍的行为,我实在难以认同啊。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