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光射曾云,雨脚不敢到。 西山明古雪,秋日一竿照。 先偏井络密,后拒参旗掉。 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 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 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 归来翠帷卷,聊共黄花笑。 虽无落帽风,亦复接䍠倒。 余闲校笔阵,刻烛龙蛇埽。 毛锥乃更勇,我亦鼓旗噪。
九月十九日衙散回留大将及幕属饮清心堂观晚菊分韵得噪暮字
译文:
这首诗较长,以下是逐句翻译:
### 前半部分描写环境与边关形势
- “甲光射曾云,雨脚不敢到”:
铠甲闪耀的光芒仿佛能直刺高天的云层,连雨丝似乎都被这光芒震慑,不敢飘落下来。
- “西山明古雪,秋日一竿照”:
西边的山峦上,古老的积雪在秋日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秋日的阳光就像一根长竿直直地照射着大地。
- “先偏井络密,后拒参旗掉”:
行军时,先头部队和侧翼部队在井宿所对应的地域部署得十分严密,后卫部队就像参旗星一样整齐有序地移动着。
- “分弓滴博平,鸣剑伊吾小”:
在滴博山一带,士兵们拉开弓箭,那里的战事已经平定;拔剑出鞘的声响仿佛在宣告,伊吾这样的地方在我们的威力之下也显得渺小了。
- “君看天山箭,狐兔何足了”:
你看那能射向天山的利箭,那些如同狐兔般的小敌寇,哪里值得我们大费周折去对付呢。
### 中间部分表明自身态度
- “开边吾岂敢,自治有余巧”:
我哪里敢去主动开拓边疆挑起战事呢,但我治理好自己的辖区还是有很多办法和谋略的。
### 后半部分描写聚会场景
- “归来翠帷卷,聊共黄花笑”:
处理完事务回到这里,卷起翠色的帷幕,暂且和这晚菊一同欢笑。
- “虽无落帽风,亦复接䍠倒”:
虽然没有像孟嘉那样在重阳节被风吹落帽子的雅事,但我们也都喝得东倒西歪,帽子都快戴不住了。
- “余闲校笔阵,刻烛龙蛇埽”:
闲暇之时,我们来一场笔墨上的较量,就像限时作诗一样,大家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 “毛锥乃更勇,我亦鼓旗噪”:
毛笔在大家手中仿佛更加勇猛有力,我也像在战场上击鼓摇旗一样,为这热闹的氛围呐喊助威。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