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巅。 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 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芊芊。 餠饵了长夏,更迟秋粟繁。 税亩不什一,遗秉得餍餐。 何曾识秔稻,扪腹尝果然。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吴田黑壤腴,吴米玉粒鲜。 长腰瓠犀瘦,齐头珠颗圆。 红莲胜雕胡,香子馥秋兰。 或收虞舜余,或自占城传。 早籼与晚𫁂,滥吹甑甗间。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奸吏大雀鼠,盗胥众螟蝝。 掠剩增釜区,取盈折缗钱。 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重以私债迫,逃屋无炊烟。 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 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劳畬耕
译文:
### 译文
三峡的农民生活十分艰难,他们在大山的山顶砍荒垦田。那山上的红土缺乏肥沃的土壤养分,砍三刀的面积才抵得上别处一刀开垦出的田。
他们很有像穴居动物那样适应环境的智慧,会根据天气变化,在下雨前先放火烧荒。雨一到来就赶紧下种,不然庄稼就生长不繁茂。
不久后,麦穗呈现出金黄整齐的样子,豆苗也长得碧绿茂盛。他们用麦豆做成饼饵,以此度过漫长的夏天,还盼望着秋天粟米能有好收成。
这里征税不到十分之一,田地里遗留的谷物也能让他们吃饱。他们从来没见过粳稻,摸着肚子,能吃饱果然是不错的。
我了解江南地区的农事,现在来给三峡的农民说一说。江南的田地是肥沃的黑土,产出的大米像玉粒一样新鲜。有长腰米像瓠犀般细长,齐头米像珍珠般圆润。红莲米比雕胡米还好,香子米香气如同秋兰。
有的稻谷品种是虞舜时代遗留下来的,有的是从占城传来的。早籼稻和晚稻,在蒸笼里蒸煮后香气四溢。
江南农民不辞辛苦在春天培育禾苗,只是害怕秋天向官府交租。那些奸猾的官吏就像大雀鼠,贪婪的小吏如同众多的螟蝝害虫。他们额外多收粮食,折算成现钱时也要多占便宜。本来两钟粮食就能抵一斛,可农民还是免不了遭受催租的鞭笞之苦。
再加上私人债务的逼迫,许多人家逃荒离去,屋子没有了炊烟。那晶莹的云子饭,种田的人一辈子都吃不上。吃饭的人肯定是游手好闲之辈,种田的人却只能眼巴巴地流口水。
这样看来,三峡的农民还能吃饱饭,靠着豆麦也能过完一年。
### 解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诗中通过对比三峡农民和江南农民的生活状况,深刻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难以及社会的不合理。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三峡农民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垦荒种田,虽然收成不高,但赋税相对较轻,基本能维持温饱。后半部分则着重刻画了江南农民的悲惨遭遇,他们尽管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优良的稻种,但繁重的赋税和债务让他们难以生存,即便辛苦种出好米,自己却吃不上。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