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

南方穷山多野鸟,百种巧口乘春鸣。 深林参天不见日,满壑呼啸难识名。 但依音响得其字,因与尔雅殊形声。 我昔曾有禽言诗,粗究一二啼嚎情。 苦竹冈头泥滑滑,君时最赏趣向精。 余篇亦各有思致,恨未与尽众鸟评。 君今山郡日无事,静听鸟语如交争。 提壶相与来劝饮,戴胜亦助能劝耕。 我念此鸟颇有益,如欲使君勤以行。 劝耕幸且强职事,劝饮亦冀无独醒。 杜鹃蜀魄哭归去,小人怀土慎勿听。 城头春鸠自谓拙,鹊巢辄处安得平。 高窠乔木美毛羽,哢吭叶底无如鶑。 口中调簧定何益,下啄蚯蚓孰曰清。 自余多类不足数,一一推本烦神灵。 我居中土别无鸟,老鸦鸜鹆方纵横。 教雏叫噪日群集,岂有劝酒花下倾。 愿君切莫厌啼鸟,啼鸟于君无所营。

译文:

南方那些偏远的山区里有很多野鸟,在春天里,它们用各种各样巧妙的声音欢快地啼鸣。 深山里的树木高耸入云,把阳光都遮住了,山谷中满是鸟儿呼啸般的叫声,让人很难辨别它们的名字。 只能依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来给它们取个大概的名字,可这些名字和《尔雅》里记载的鸟名在读音和字形上都很不一样。 我从前曾经写过禽言诗,粗略地探究过其中一两种鸟啼叫时蕴含的情感。 就像苦竹冈头“泥滑滑”叫声的那种鸟,那时您最喜欢,还特别欣赏它啼叫的趣味。 我写的其他诗篇也都各有韵味和情致,只遗憾没能把所有鸟的特点都细细评说。 如今您在山中的郡县里每日没什么事务,能安静地聆听鸟儿们好像在相互争吵一样的啼鸣声。 “提壶”鸟相互招呼着来劝人饮酒,“戴胜”鸟也在一旁帮忙劝人耕种。 我觉得这些鸟很有益处,好像是想让您勤勉地行动起来。 它们劝耕,希望您能好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它们劝饮,也希望您不要总是独自清醒。 杜鹃鸟像蜀地的亡魂一样哭着“归去”,您可别像那些小人一样,因为思念故乡就被它的叫声影响。 城头上的春鸠自认为自己很笨拙,可喜鹊随意霸占别人的巢穴,哪里有公平可言呢? 在高高的树枝上有漂亮羽毛的鸟儿,在树叶底下鸣叫得最好听的要属黄莺了。 可黄莺嘴里像调弄簧片一样的叫声又有什么实际用处呢?它还会去啄食蚯蚓,谁能说它清高呢? 其他的鸟大多也都是类似的情况,不值得一一细数,如果要逐个探究它们的本性,那就太劳烦神灵了。 我居住在中原地区,没有那么多特别的鸟,只有老鸦和鸜鹆肆意横行。 它们整天成群结队地教小雏鸟吵闹,哪里会像南方的鸟那样在花下劝人饮酒呢? 希望您千万不要厌烦这些啼叫的鸟儿,它们对您没有什么别的企图。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