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牧

国马一何多,来牧郊甸初。 大群几百杂,小群数十驱。 或聚如鬭蚁,或散如惊乌。 或践麦无根,或啮树无肤。 牧卒殊不顾,抱鞭入民墟。 欲酒与之饮,欲食与之𫗦。 日暮卒醉饱,枕鞭当路隅。 茫茫非其土,谁念有官租。

译文:

这首诗应该是《逢牧》。下面为你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的马匹是多么多啊,它们刚开始被赶到城郊的田野来放牧。大的马群里几百匹马混杂在一起,小的马群也有几十匹被驱赶着。 有的时候马群聚集在一起,就好像争斗的蚂蚁一样混乱;有的时候又四处散开,如同受到惊吓的乌鸦一般。它们有的践踏麦田,让麦苗连根都留不下;有的啃咬树木,把树皮都啃光了。 放牧的士卒却全然不在意这些,他们抱着鞭子走进了百姓的村落。百姓要给他们酒喝,还要给他们饭吃。 到了傍晚,这些士卒喝得醉醺醺、吃得饱饱的,就枕着鞭子睡在路边。这里茫茫大地并非他们自己的土地,可又有谁会去挂念百姓还要缴纳官府的租税呢?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