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

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 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 问子何为尔,言兴般若台。 虽将发愚暗,般若安在哉。 此教久已炽,增海非一杯。 我言亦爝火,岂使万木灰。 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子勿疑我言,遂以为嫌猜。 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 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嘉辞徧入口,幸足息岩隈。

译文:

不久之前我曾游历巩洛之地,那时正好你前往天台山中。当时众多的公卿士人,都羡慕你能脱离尘世的纷扰。 时光匆匆过去十二年,你如今又回到了人间。我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说要兴建般若台。虽然这能启发愚昧昏暗之人,但般若真的存在于何处呢? 佛教教义的传播早已如火如荼,这就如同往大海里添水,并非我这一杯之量能起多大作用。我的话就像微弱的小火,怎么能让万棵树木化为灰烬呢。 我只是想坚守中正之道,哪里有能力去增减、评判。你可不要怀疑我的话,从而产生嫌隙和猜疑。 忽然听闻你又要携着锡杖,打算回到石桥那边的天台。那城上的云霞与美玉般的琪树,光彩夺目,能助你诗兴大发。 美好的辞章定会在你口中不断涌现,希望你能在那山岩弯曲处悠然栖息。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