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观鬬鸡

舟子抱鸡来,雄雄跱高岸。 侧行初取势,俯啄示无惮。 先鸣气益振,奋击心非愞。 勇颈毛逆张,怒目眦裂盰。 血流何所争,死鬭欲充玩。 应当激猛毅,岂独专晨旦。 胜酒人自私,粒食谁尔唤。 缅怀彼兴魏,傍睨当衰汉。 徒然驱国众,曾靡救时难。 群雄自苦战,九锡邀平乱。 宝玉归大奸,干戈托奇算。 从来小资大,聊用一长叹。

译文:

船夫抱着斗鸡来到了岸边,那两只雄鸡气宇轩昂地站立在高高的岸上。 它们先是侧身移动,开始营造攻击的态势,低头啄击,显示出毫无畏惧的样子。其中一只率先鸣叫,气势更加振奋,奋力搏击,内心丝毫不怯懦。战斗中,它们鼓起的脖颈上羽毛根根直立,愤怒的双眼圆睁,眼眶都好像要裂开了。 它们血流不止,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过是为了供人取乐而拼死争斗罢了。这斗鸡本应能激发人们的勇猛刚毅之气,可它们却只是被局限在斗鸡场上,哪里只是像公鸡那样仅仅能报晓啊。 人们用酒来激励它们,这不过是出于自私的娱乐目的,平日里给它们喂食米粒,也只是为了让它们参与这场争斗,谁会真正关怀它们呢? 由此我联想到历史,就像当年曹操兴起,使得曹魏势力崛起;又像董卓,在汉室衰微之时心怀不轨。他们徒然驱使着全国的百姓去打仗,却根本没有拯救当时社会的危难。 各路英雄豪杰们在战场上苦苦厮杀,就为了争夺那所谓的“九锡”之礼,妄图以平乱之名来获取权势。最后,国家的宝玉落入了大奸大恶之人的手中,而战争也被当作一种权谋算计的手段。 从古至今,都是小的事物影响着大的局势,想到这些,我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啊。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