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秋鸿送刘衡州

秋鸿整羽翮,去就自因时。 往春南方来,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泚,鸳鹭日追随。 蒲藻岂不乐,江湖信所宜。 今朝风色便,堑向衡阳归。 洞庭逢叶下,潇湘先客飞。 渚有兰杜美,心无稻粱卑。 罾缴勿尔念,鹰隼宁尔窥。 烟波千万里,足以资盘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歧。

译文:

秋天到了,大雁整齐地梳理着翅膀上的羽毛,它们的去留完全会根据时节变化而决定。 去年春天,这些大雁从南方飞来,随后就栖息在了天泉池畔。天泉池里的水清澈见底,大雁每日都与鸳鸯、白鹭相伴相随。生活在这满是蒲草和水藻的天泉池,难道不快乐吗?然而大雁心里明白,广阔的江湖才是它们真正适宜生活的地方。 如今,正好赶上风向合适,大雁们便决定向着衡阳飞去。它们在飞行途中,会在洞庭湖遇到飘落的树叶,会比其他旅客更早地飞过潇湘之地。 衡阳的小洲上生长着美丽的兰草和杜若,大雁的心志高远,并不贪恋那卑微的稻谷和高粱。所以啊,不用去担心会有渔网和箭的威胁,也不必害怕鹰隼的窥视。 那烟波浩渺的千万里江湖,足够它们尽情地嬉戏游玩。想象着大雁在山峰前盘旋回转的时候,辽阔的天空中又会开辟出一条条新的飞行路径。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