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洛中旧居寄永叔兼简师鲁彦国

东堂石榴下,夜饮晓未还。 𫄨衣湿浩露,桂酒生朱颜。 君同尹与富,高论曾莫攀。 开吐仁义奥,傲倪天地间。 以此为朋乐,衡门未尝关。 自从北阙来,扰扰时少闲。 登危欲引望,尚不见云山。 何由觌夫子,客袂泪澜斑。

译文:

当年在东堂的石榴树下,我们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直到天亮都还没有回去。轻薄的夏衣被浓重的露水浸湿,喝着桂酒,大家都红光满面。 那时你(永叔)和尹洙(师鲁)、富弼(彦国)在一起,高谈阔论,见解卓越,我根本难以企及。你们畅谈仁义的深奥道理,在天地之间傲然自得。 我们以这样的相处为乐事,简陋的柴门都不曾关闭。 自从来到京城为官之后,生活变得纷繁杂乱,很少有闲暇的时候。我登上高处想要极目远望,却连云山都看不到。 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几位贤士啊,客居他乡的我,衣袖都被泪水浸湿,满是泪痕。
关于作者
宋代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