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畧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于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踈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李仲永墨梅
译文:
画竹子就如同写草书,怕的是格调俗气而不是不够清新。画梅花就如同相马,要看它的风骨而不是外形。
从前文与可画竹子很有造诣,他笔下竹子的竿子像蝉腹、竹节像蛇跗,充满了生机活力。当时这一派画风传承到了苏东坡,他们笔下雨中竹叶、风中竹枝的样子大略相似。
花光和尚掌握了创作的天机,随手一挥便能画出像林逋笔下那样孤高的梅花姿态。陈简斋笔下的梅花就像舍弃了西施的美貌,这种高妙之处庸俗的人哪里能够知晓。
近代大家都欣赏喜爱杨补之画的梅花,但我觉得他画得过于妩媚,没什么稀奇的。
李仲永在画梅方面很有心得,他的高超之处足以和前人相匹敌。他画中那晕染着淡色、疏朗的梅花,透露出古朴的心境,就好像在昏暗的云雾、幽深的山谷中藏着春色。
我一看到他画的梅花就再三叹息,只觉得意境十足,都顾不上仔细探究它的形态。你要是只想着从点画上去欣赏,那为什么不去看看江头那千万株洁白的梅花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