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

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厘。 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 寥寥弦歌声,千古空余思。 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 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 治己物自治,化行风荐移。 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 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 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 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 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 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 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 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译文:

能干的官吏做事苛刻,在商业利益上会斤斤计较毫厘。庸俗的官吏只追求期限和任务,被文书簿册所束缚。那悠远的弦歌教化之声,历经千古,如今只让人徒然怀想。 淳安是有着淳朴山水的地方,县令您有着寄情山水的高雅姿态。这里的百姓本来就没什么大事,您也不用有太多作为。只要自身修养好了,外界事物自然就会得到治理,教化之风也会逐渐改变。 您还有什么别的追求呢?总是觉得读书还不够。您腹中装着五千卷书的知识,书架上还摆放着三万轴书籍。您还没怎么施展才华,全县的百姓就已经蒙受到福泽了。 县衙大堂东边的松竹林,过去被荒草荆棘遮蔽。大堂之中的灯烛光,过去照着那些歌舞的红裙女子。如今却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在那风雨萧瑟的清晨也不停歇。 有人问您:您掌管着一方社稷,也有治下的百姓。为何要独自如此刻苦读书呢?其实呀,学习道义就是为了爱护百姓。
关于作者
宋代吴儆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