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先生彦及棣华堂诗韵

大雅久不作,声色淫郑紫。 古来非一秦,焚厄故如此。 西都盛经学,聚讼自兹始。 建安委道真,典午事玄理。 锦縠蔚云雾,组𬘓亦信美。 后生不著眼,千古空信耳。 诵习号纯儒,旷达称高士。 有如富贤贾,多藏不能使。 又如病酒狂,沉酣糟粕旨。 源流日以远,循袭不为耻。 先生秉大雅,江东今夫子。 持身不夷惠,漫仕无愠喜。 学术心自得,筌蹄视经史。 兰舟翼桂楫,巨川端可涘。 我家世从公,公欲出泥滓。 愚不堪世用,非人不我以。 破屋荫蓬根,春荠老墙址。 寂寞谁肯顾,公独不我鄙。 遗之珠玉篇,谆谆说友弟。 直欲障颓波,肯与为茅靡。 观公用意处,可与召穆比。 弟兄吾手足,父母吾怙恃。 尽此菽水欢,还胜有酒醑。 古来愿为兄,日月不可弭。 圣贤师百世,河海润千里。 公如大医王,一世膏肓起。

译文:

高雅的诗歌传统已经很久不再兴起了,如今世间充斥着像郑国音乐和紫色杂色那样的靡靡之音与艳丽低俗的东西。自古以来并非只有秦朝一次对文化的破坏,文化遭受焚毁厄运的情况就是这样频繁发生。 西汉时期经学昌盛,但学者们围绕经学的争论也从此开始。建安时期放弃了道的真谛,西晋时期人们热衷于探讨玄理。那时的文章像锦绣般绚丽,文采斐然也确实很美。可后来的人不仔细去辨别思考,只是千古以来人云亦云。 那些诵读经典号称是纯正儒者的人,还有自称旷达的所谓高士。他们就像富有的商人,收藏了很多宝贝却不会使用。又好像醉酒发狂的人,沉醉于糟粕还觉得很美味。学术的源流离最初的纯正越来越远,人们因循旧习却并不觉得羞耻。 孙先生秉持着高雅的风范,是如今江东的贤德之人。他立身行事既不像伯夷、柳下惠那样极端,做官也能做到宠辱不惊。他在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心得,把经史书籍当作获取知识的工具。就像有兰木舟和桂木桨,能够顺利到达大河的彼岸。 我家世代都与您交往,您想帮助我摆脱困境。可我愚笨不适合在世间做事,别人也不愿意任用我。我住在破败的屋子下,屋旁蓬草的根遮出一片荫凉,春天的荠菜长在老墙根处。如此寂寞冷清,谁肯来顾念我呢,只有您不嫌弃我。 您赠给我像珠玉一样珍贵的诗篇,谆谆教导我关于兄弟相处的道理。您一心想要阻止这颓败的世风,不肯随波逐流。看您的用心之处,可以和古代的召穆公相媲美。 兄弟就如同我的手足,父母是我可以依靠的人。能尽到用微薄的食物奉养父母的欢乐,这比拥有美酒还要好。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能做好兄长,时间虽然不断流逝但这种愿望不会消失。圣贤为百世之人树立了榜样,就像河海滋润千里大地。先生您就像伟大的医王,能让一世人从病入膏肓的状态中康复起来。
关于作者
宋代吴儆

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