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观急归作诗

田畴渺渺平一望,侧岭横峰环四向。 那知中有此巉岩,倚天削铁三千丈。 坤灵涌出荐地宝,方峤飞来憩灵仗。 我来暑湿未解围,薄日烘烘云盎盎。 投鞭濯手趋深殿,稽首虚皇注遐想。 黄昏食罢亟就枕,殷地鼻雷飜叠嶂。 夜深风雨来万骑,势欲拔山投莽苍。 明朝幽径一丈泥,浅犹没屦深没杖。 仙游咫尺邈霄汉,但倚危栏嘿惆怅。 琳宫危绝何由上,秘洞幽深倦探访。 独寻荒碣考岁月,更觅遗民问畴曩。 云舄朝飞溪涨深,玄猿夜答空山响。 过门初欲快雄嚼,染指谁能当大飨。 会求灵药插羽翮,未分风帆隔昆阆。 诗作监盟神所临,后约有期吾敢爽。

译文:

放眼望去,田野一片广阔无垠,四周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岭。谁能想到在这看似平常的地方,竟藏着如此险峻的岩石,它高耸入云,好似被利斧削过的铁壁,足有三千丈之高。 大地的神灵仿佛特意涌出这片奇景,将珍贵的宝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又好似那传说中的仙山从远方飞来,停歇在此处。 我前来游玩时,暑气与湿气还未消散,淡淡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云朵厚重地堆积着。我放下马鞭,洗了洗手,赶忙朝着幽深的大殿走去,对着神像虔诚地叩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黄昏时分吃过饭后,我便急忙上床休息,鼾声如雷,仿佛能震动重叠的山峦。 到了深夜,风雨如同万马奔腾般袭来,那气势仿佛要把山拔起,扔向茫茫荒野。 第二天早上,幽静的小路上积了一尺深的泥,浅的地方能没过鞋子,深的地方连拐杖都被淹没了。 原本近在咫尺的仙境般的游览之地,此刻却像远在云霄之上,我只能靠着高高的栏杆,默默地惆怅叹息。 那道观高高在上,不知该如何攀登上去;神秘的山洞幽深难测,我也懒得再去探寻。 我独自寻找着古老的石碑,考证着岁月的痕迹,又去寻觅当地的老人,询问过去的事情。 传说中仙人的鞋子在早晨被溪水淹没,夜晚黑猿的叫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一开始我本想畅快地游览这壮丽的景色,可如今就像只沾了点食物的手指,怎能满足我对这场盛宴的渴望呢。 我定会寻求灵丹妙药,让自己能如长了翅膀一般自由飞翔,不会让风帆阻隔我与仙境的距离。 我写下这首诗作为我们之间的见证,神灵在上,我与这浮山的后约已然定下,怎敢有丝毫违背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李流谦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