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去古远,人伪日败常。 故知取士法,时焉立纪纲。 设科发自汉,糊名始于唐。 前辈务实学,倡道頼欧阳。 当世所得盛,登用多俊良。 倒指几百年,讲求屡更张。 迩来取进士,轻快好文章。 唾手镵雁塔,转身簉鸳行。 莫论稽古力,所贵时学长。 自顾本迂拙,下语愁肺肠。 虽云事场屋,浪逐槐花忙。 竟如卞和璧,三献足已伤。 既然违好尚,敢不知括囊。 酿渚溪之泉,可以供酒浆。 拾东园之果,可以资糇粮。 耦语古圣贤,曝背傲羲黄。 义命要不媿,胡为乎皇皇。 故人弗予弃,妙句深激昂。 清逸庾谢迫,风骚屈宋旁。 报言乏琼琚,微吟频寒螀。
答官仲儒
译文:
如今的社会风俗与古代相比,已经相差甚远,人们虚伪的行径日益破坏着正常的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由此可知,选拔人才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代来确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选拔人才设立科目是从汉朝开始的,考试糊名以防作弊的方法则始于唐朝。前辈们都致力于扎实地做学问,倡导正道还要依靠欧阳修这样的人物。在那个时代,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被任用的大多是杰出贤良之士。
屈指算来已经过了几百年,选拔人才的方法多次进行讨论和更改。近来选拔进士,看重的是那些写得轻快的好文章。考生们若文章写得好,就能轻易地在雁塔上刻名留姓,很快就能步入官员的行列。大家都不再谈论研究古代学问的能力,更看重的是符合当下潮流的学问。
我自己本就迂腐笨拙,写文章时常常愁肠百结。虽说也参加科举考试,就像追逐槐花一样徒劳地忙碌着。但最终就像卞和献和氏璧一样,多次努力却落得受伤的下场。
既然我的文章不符合当下的喜好和风尚,我怎敢不知收敛自己。我可以汲取渚溪的泉水,用来酿造美酒;采摘东园的果实,当作干粮。我可以和古人圣贤对话交流,在阳光下晒着后背,活得比伏羲、黄帝时代的人还要自在逍遥。只要问心无愧地对待命运,又何必整日惶恐不安、四处奔忙呢。
老朋友没有嫌弃我,用美妙的诗句激励我。你的诗句清新俊逸,直逼庾信和谢灵运;在诗歌创作的境界上,也能与屈原、宋玉相媲美。可我却没有像琼琚那样美好的诗句来回应你,只能像寒蝉一样微弱地吟诗罢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