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诗

悠悠古先酒,曲糵化为醴。 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 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 孟诜注为苦,自不烛厥理。 至今蔑公论,遂以诜为是。 乖僻随躭嗜,不尔遽遭诋。 气禀炎上作,无与诸胆比。 人情素弗食,尝者为雪耻。 柳家集众药,意在勗诸子。 未闻无其故,反以彼为美。 一呷三掉头,强咽身耸起。 从来好欢伯,可畏非可喜。 孤负太和名,翻作搅肠水。 因思俗颠倒,类此盖多矣。 大路指为迂,曲径偏践履。 郑声既可恶,满市更盈耳。 憔悴间姬姜,一莸杂兰芷。 贪浊和者众,独清竞萋菲。 善恶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当终难掩,岂必随风靡。 革弊会有时,周道本如砥。

译文: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酿造美酒,把酒曲和谷物发酵,酿成了甜美的醴酒。酒能让人喝着顺口,本没有别的目的,诗人们也常吟咏酒中蕴含的情致。 岐黄编著《本草》,详细记载了甘、辛等各种味道。人们通常认为酒具有清香、滑润、辣口等特点,一般也就提到这四点。孟诜却把苦味的酒也记录进去,他自己根本就没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到如今,公论被忽视,大家竟然都认为孟诜说得对。那些口味怪异、偏好苦味酒的人,如果不跟着推崇苦味酒,马上就会遭到诋毁。 酒气具有向上蒸腾的特性,怎么能和各种带苦味的胆类相比呢?按常理人们向来就不爱吃苦味的东西,那些尝试苦味酒的人,还觉得自己是在挑战传统、一雪所谓“不尝苦味酒”的“耻辱”。 柳宗元把各种药物汇集起来,本意是勉励自己的子女。可没听说无缘无故地,反而把苦味的东西当成美好的。 喝一口苦味酒,人得连着三次转头不想再喝,勉强咽下去,身体都会因为难受而不自觉地耸动起来。 一直以来大家喜欢美酒,可这苦味酒实在可怕,一点都不让人喜欢。它空有“太和”这样美好的名字,喝下去却像搅肠的污水。 由此我想到,世俗中的颠倒之事太多了。人们把平坦的大路说成是迂回曲折的,反而去走那些偏僻的小路。郑国的靡靡之音本来就该厌恶,可满大街都是这种声音。 那些端庄美丽的女子憔悴落寞,反倒是像莸草这样的杂草混杂在兰芷香草之中。喜欢污浊事物、随波逐流的人很多,而坚持独善其身、品行高洁的人却遭到众人的诽谤。 善与恶长久以来相互混淆,又何止是在酒这件事上呢? 真正正确的东西终究是掩盖不了的,又何必去跟风随波逐流呢?革除弊端总会有机会的,就像周朝的大道本来就是平坦如砥的。
关于作者
宋代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