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入杉岭

行尽山岭头,欢喜入乡关。 忆昨冒雨去,寒涩亦多端。 自登粮纲船,出入狗窦宽。 水涨泊无岸,水落浅凑滩。 直待风水顺,摇𫇛离江湾。 虺蜴微细物,托龙逞神奸。 篙工精祷罢,顷刻过千山。 脱或小不契,风波生坐间。 窜身輙拘滞,伍哙仍比顽。 疑虑狐涉冰,进退羊触藩。 仅得黄义叟,可与话岁寒。 论文消永日,长歌当夜阑。 传闻白水发,川途阻弥漫。 余益动归心,掉首辞弯跧。 怅怀陶靖节,不肯效一官。 况为太仓鼠,蚕食殊未安。 肩舆走泥涂,仆夫愁险艰。 附舟计已左,且复行路难。 见几恨不早,兴尽而知还。 明朝得善达,那假生羽翰。 稚子争候门,细君卷帘看。 真乐未渠央,茅簷共团𪢮。 尚论数千岁,窥管才一斑。 稍定理残编,补缀令可观。 尚友天下士,博约加雕钻。 游谈苦无味,素手空厚颜。 底事通神明,至理吾岂悭。 设有无父国,而后不可干。 但患志匪坚,作诗镵肺肝。

译文:

我一路翻山越岭,终于走完了漫长的山路,满心欢喜地踏入了故乡的土地。回想起当初冒雨离家远行的时候,那日子真是艰难困苦到了极点。 我登上运粮的船只后,那船舱狭窄得就像狗洞一般,进出都十分不便。河水上涨的时候,船连停靠的岸边都没有;河水退落,船又常常搁浅在浅滩上。只能一直等待着风向适宜、水流顺畅,才摇着船桨离开江湾。 那河中的虺蜴本是微小的生物,却仗着龙的声势施展奸邪的手段。船工精心祈祷之后,船就能顷刻间穿过千山万水。但要是稍有不顺,平静的船中立刻就会涌起风波。我被困在船上行动受限,同船那些粗野的人就像樊哙一样顽固。我心中的疑虑就像狐狸试探着过冰面,进退两难就像羊的角卡在篱笆上。 好在旅途中结识了黄义叟,能和他一起在岁月的风霜中谈天说地。我们整日探讨文章,夜深人静时还放声高歌。后来听闻白水河水泛滥,水路被弥漫的洪水阻断。这让我更加归心似箭,立刻掉头告别了那蜷缩受限的旅程。 我不禁怅然想起陶靖节,他不肯去做那微小的官职。我又怎么能像粮仓里的老鼠一样,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呢?我改乘轿子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仆人们都为这艰难危险的路途发愁。之前乘船的打算已然失误,现在行路又是如此艰难。 我后悔没有早点察觉时机,如今兴致已尽便决定归来。明天要是能顺利到家,又哪里需要长出翅膀才能到达呢。到家时,孩子们定会争着在门口等候,妻子也会卷起帘子张望。那真正的快乐定会绵延不绝,一家人围坐在茅屋下共享天伦之乐。 回顾历史的几千年,我所了解的不过是管中窥豹。我打算慢慢整理那些残旧的书籍,把它们修补装订得像样一些。我要与天下的贤士为友,在学问上既广泛涉猎又精研深究。那些空洞无味的高谈阔论,只会让我空手无成、羞愧难当。 怎样才能通达神明的旨意呢?至深的道理我又怎会吝啬不去探寻。假如真有不尊孝道的国度,那是绝不能去的。我只怕自己意志不够坚定,所以写下这首诗来铭刻在肺腑之间,激励自己。
关于作者
宋代李吕

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