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湖中好风色,晴日波光漾南北。 湖岸人家榆柳行,风飐低昂似迎客。 系船并岸聊一呼,老农指是官田圩。 长衫紫领数百辈,见我罗拜长嗟吁。 政和回头五十载,官长筑圩宛然在。 东西相望五百圩,有利由来得无害。 官圩民圩奚所拘,此地无田但有湖。 围湖作田事应尔,底用彻地还龟鱼。 民圩不坚自招水,水潦何常镇如此。 官圩六十里如城,削平为湖定何理。 请看今来禾上场,七百顷地云堆黄。 县官籴米三万斛,度僧给牒能商量。 我闻此语汗生面,千闻岂如目一见。 吾君神圣坐九重,轻易献言谁复辨。 却忆吴中初夏时,畚锸去决湖田围。 鸡惊上篱犬上屋,水至不得携妻儿。 无田赴水均一死,善政养民那得尔。 寄言父老且深耕,为汝驰书报天子。
永丰行
译文:
丹阳湖中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波光在湖的南北荡漾。
湖岸人家的榆树和柳树排列成行,在风中摇曳起伏,好似在迎接客人。
我把船系在岸边,大声呼喊询问,老农指着说这是官田圩。
只见数百个穿着长衫、戴着紫领的人,见到我便罗列下拜,还长长地叹息。
回首政和年间已经过去五十年了,当年官长修筑的圩堤还依然存在。
东西方向五百个圩子遥遥相望,自古以来兴修圩堤都是有利无害的。
哪管什么官圩和民圩,这里原本没有田地只有湖。
围湖造田本就是合理之事,为何非要把圩田恢复成湖还给龟鱼呢?
民圩修筑不坚固自然容易招来水灾,水患哪会一直这样严重呢。
官圩长达六十里,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墙,如今却要削平变成湖,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你看如今庄稼都已上场,七百顷的田地金黄一片,好似云朵堆积。
县官要收购三万斛米,还能用度牒(官府发给僧尼的凭证)来交换粮食,这都可以商量。
我听了这些话,羞愧得汗流满面,千次听闻真不如亲眼一见。
我们的君主圣明坐在朝堂之上,可轻易提出的那些建议又有谁能去分辨对错呢?
我不禁回忆起吴中初夏的时候,人们拿着畚箕和铁锹去挖开湖田的圩堤。
鸡吓得飞上篱笆,狗也跳上了屋顶,洪水来了,人们连妻儿都来不及带上。
没有田地又遭遇洪水,横竖都是一死,好的政策应该是养育百姓,怎么能这样呢?
我想告诉父老乡亲们只管好好耕种,我会为你们写信上报给天子的。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