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北齐校书图

高齐校雠谁作图,一时䌷书亦名儒。 网罗卷轴三千余,俗儒非真类迂愚。 雌黄是正定不无,虚文末学徒区区。 岂识治道通唐虞,文林高馆希石渠。 后来御览嗟何书,修文偃武事益诬。 转头邺城已丘墟,峨冠广袖长眉须。 丹书写此犹不渝,高鬟侍女曳红裾。 两骓帕鞍立奚奴,罢琴涉笔倾酒壶。 兰台供拟信乐欤,不知画手安用摹。 无乃逞巧聊自娱,千年视之一欷歔。 君不见文皇学士十八人,谋猷事业皆功臣。 瀛洲旧图应更真,诸君寻观为拂尘。

译文:

北齐时期谁绘制了这校书的图卷呀,当时参与整理书籍的可都是有名的大儒呢。 他们广泛搜集了三千多卷书籍,那些庸俗的儒生并非真正有学问,看上去迂腐又愚昧。 他们校正文字、评定是非肯定是有的,但那些华而不实的文章和空洞的学问,也不过是白白地努力罢了。 他们哪里懂得治国之道能与唐尧、虞舜的时代相通呢,文林馆虽然号称高雅,可比起西汉的石渠阁还差得远呢。 后来编的《御览》啊,真不知道算是什么样的书,说北齐修文偃武,这事儿更是虚假不实。 转眼间,邺城就变成了一片废墟,画中那些戴着高帽子、穿着宽袖子衣服、长着浓眉长须的文人。 用红笔书写,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改变,还有梳着高发髻的侍女拖着红色的裙摆。 两个骑着配有花鞍的马的奴仆站立一旁,有人停下弹琴,有人拿起笔,还有人在倾倒酒壶。 在兰台有这样的供给,他们确实过得很快乐吧,真不知道这画手为什么要画这幅图。 莫非只是为了显示技艺巧妙,聊以自娱罢了,千年之后再看这幅图,真让人感慨叹息啊。 您没看到唐太宗时有十八学士吗,他们出谋划策、建立功业,都是国家的功臣。 瀛洲十八学士的旧图应该更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风采,各位不妨去寻找观看,为它拂去灰尘。
关于作者
宋代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