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十五日,丛林皆结制。 径山有条攀条,无条攀例。 逼拶露柱灯笼,尽要心空及第。 现前普请证明,不妨神通游戏。 下座各叙时暄,便是灵山受记。
偈颂六十五首 其四○
译文:
今天是十五日,寺庙里都开始举行结夏安居的法事活动了。
在径山这个地方,如果有规矩可以遵循,那就依照规矩来;要是没有现成的规矩,那就按照以往的惯例行事。
把露柱、灯笼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都“逼问”一番,让它们也都能达到内心空明、领悟佛法真谛(就如同科举考试高中)的境界。
在场的众人都一起参与、见证这个过程,大家不妨像拥有神通一般自在嬉戏,在这过程中去体悟佛法。
等法事结束大家下座后,各自相互寒暄问候,这其实就如同在灵山接受佛祖的授记一样,是非常殊胜的事情。
需说明的是,偈颂属于佛教用语,其含义较为玄奥,往往蕴含着独特的禅理和宗教思想,以上翻译只是尽量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其大概意思。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咸杰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出家后遍参知识。初谒应庵,蒙印可。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山干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七年,迁灵隠寺。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十三年卒,年九十九。为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葛必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咸杰诗,以辑自《语录》卷上者编为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下者编为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