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用晁无咎韵

密雪舞冬昼,祁寒反夏炎。 竹枝低未湿,梅萼莹先沾。 怯冷昂肩立,欣繁矫首瞻。 随风方北渡,际海必东渐。 轩簸来如掺,缤纷势转严。 枯荄新点缀,曲砌巧增添。 伺隙花穿户,承隅箸插簷。 高飞迷皎鹤,夜影逼清蟾。 砧净绡横石,窗虚粉杂匳。 昆丘千璧碎,武库五兵铦。 烟径杨吹絮,香蹊蝶奋髯。 鲸鲵陆骨腐,鹄鹭野翎爓。 白发秦人遯,厖眉汉尉潜。 渍蚕功孰及,平地瑞初占。 窖卧行人节,门扃志士恬。 已甘穿履困,奚避割毡嫌。 醉慕双螯毕,寒怀五绔廉。 飘飖疑宓女,刻画谢无盐。 河阔凝新浪,峰高失旧尖。 山阴宾欲返,淮右寇将歼。 穆满三章著,宣温五板兼。 君恩捐卫粟,天意绝齐痁。 江上蓑堪画,篱间氅可觇。 客观眸已眩,儿咀手频拈。 足没寻萱屐,腰闲刈藿镰。 马驰毛愈素,乌啄首难黔。 冻折骚人笔,光临织妇幨。 螟牟宁待火,疫疠讵烦砭。 甲长寒蔬细,根肥宿麦纤。 年丰虽欲颂,神助愧江淹。

译文: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长诗,以下是逐句翻译成较为通俗的现代汉语: 在冬日的白昼里,密集的雪花如同在空中翩翩起舞,本应寒冷的冬天却仿佛让夏天的炎热都反转了(这里是夸张,形容雪带来的强烈反差)。 竹子的枝条被雪压得低垂下来,但还没有被雪水浸湿,梅花的花萼已经莹润地沾上了雪花。 怕冷的人耸着肩膀站立着,而欣喜于这繁密雪景的人则昂首瞻望。 雪花随风正朝北飘去,一直到海边必然会逐渐向东蔓延。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来,就像有人在挥洒一般,那缤纷的态势越来越猛烈。 干枯的草根被新雪点缀,曲折的台阶也被巧妙地增添了白色。 雪花找着空隙像花一样飘进窗户,在墙角堆积得像筷子插在屋檐上。 高飞的白鹤都迷失了方向,夜晚的雪光几乎逼近了那皎洁的月亮。 洗净的砧石上横着白色的雪,好似绡纱,窗户虚掩着,粉末般的雪混杂在梳妆盒附近。 这雪就像昆仑山的千块美玉破碎洒落,又像武器库里的兵器那样锋利(形容雪的晶莹和凛冽)。 烟雾弥漫的小径上,雪像杨树飘飞的柳絮,散发着香气的小路旁,雪仿佛蝴蝶扬起的触须。 海边的鲸鲵尸骨在雪下显得更加腐朽,野外的鹄鹭羽毛在雪光中闪耀。 像白发的秦人一样躲避世事的人隐匿起来,如同眉毛花白的汉尉也潜藏不出。 这场雪滋润蚕桑的功效谁能比得上,从平地上就可以初步预见这是祥瑞之兆。 行人像苏武一样在窖中卧雪坚守气节,有志之士紧闭家门,内心安然。 我已经甘愿忍受穿着湿鞋行走的困窘,又怎会躲避像割毡那样的嫌隙(这里割毡可能是用典,指代艰难之事)。 我像毕卓一样醉心于美酒和螃蟹,寒冷中也怀念着像廉范那样重视百姓冷暖(廉范曾提倡百姓冬日多做裤子保暖)。 雪花飘飘摇摇,好像宓妃在舞蹈,这雪景的美妙是丑女无盐无法比拟的。 宽阔的河面凝结起新的波浪,高耸的山峰失去了原来的尖顶。 就像山阴的王子猷访友欲返一样,淮右的贼寇即将被歼灭。 周穆王曾留下三首与雪有关的诗,周宣王也有雪天温情的故事(这里结合典故)。 君主的恩泽如同舍弃卫国的粮食(可能是用典体现恩泽),上天的旨意让齐国的疫病断绝。 江上披着蓑衣的渔人是一幅美丽的画,篱笆间的羽衣(可能是雪覆盖的样子)也值得细细观察。 旁观者的眼睛都被这美景弄得眩晕了,孩子们一边念叨着一边不停地用手去抓雪。 积雪没过了寻找萱草人的鞋子,镰刀闲置在腰间。 奔跑的马身上的毛变得更加洁白,乌鸦啄食时连头都难以变黑(被雪覆盖)。 寒冷冻折了诗人的笔,雪光映照在织妇的车幔上。 有了这场雪,螟虫和牟虫不用火烧就会被冻死,疫病也不用针灸治疗就会消除。 来年蔬菜的茎会长得又细又好,冬小麦的根会肥壮,麦苗也会纤细可爱。 虽然我想歌颂这预示丰年的雪,但惭愧自己没有江淹那样的才华得到神助来写出好诗。
关于作者
宋代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