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新得浮石岩

月湖先生乐山水,搜奇曾不远千里。 那知去郭三牛鸣,浮石岩中晦佳致。 神剜鬼划有许工,天坠地出知几世。 平时樵径所不由,一旦屐齿胡为至。 由来绝景难久藏,竟须好事与经始。 见之三叹欲忘归,市以千金不惜费。 公之得此真无价,我亦闻之喜不寐。 朝来幽事颇相关,乘兴纵观约联骑。 霜明日暖马蹄轻,曾不逾时即其地。 喷云泄雾疑有神,旋呼斤斧诛榛苇。 初惊巨石几百寻,突兀嶙峋湿云气。 嵌窦谽谺元自开,藤蔓骈罗巧相缔。 清涵竹木总坚瘦,阴生莓苔倍葱翠。 老根侧出掀虬髯,幽草倒生摇凤尾。 前山一抹横蛾眉,隔尽俗尘如户闭。 褰裳振足履崎岖,披棘扪萝穷幽邃。 忽有一径出自然,委蛇深隐阔盈咫。 四面周遭步转高,心领目击纷可喜。 处处出石作奇怪,续续哦诗聊比拟。 或黎其色如铁绣,或赭其容如酒醉。 或傲睨而痴自笑,或突怒而狠相视。 或开幽室为书院,或引长廊为客次。 或虚高下成楼阁,或严尊卑作堂陛。 或分半月隐天形,或展胡床圈地势。 或露码碯红而润,或错琉璃青且腻。 或如入关如升堂,或如卧榻如隐几。 或如立壁如拱梁,或如卓笔如布字。 递递逢迎巧献状,试举其凡莫殚纪。 最喜宾从可从容,甲乙其间有一二。 昔闻淡岩天下稀,金华仙伯载称美。 围中仅可坐十客,举此十倍加不啻。 余贺兹丘有所遭,初不远人人自弃。 先生一笑与我言,平生此兴觉为累。 岂期幸会得所图,孰使之然天实畀。 须臾更涉屏岩巅,指云此有无尽意。 一水萦纡殊有情,万山回环杳无际。 规以数椽安一榻,时来长啸舒清思。 愿观余力佐天巧,名与此山传不替。 自惟野性寡所嗜,犹喜登临同臭味。 剩欲相从为久计,祝公先了公家事。

译文:

月湖先生喜爱山水,为了搜寻奇景曾不惜远行千里。谁能料到,离城不过数里(三牛鸣代指距离近)的浮石岩中,竟隐匿着如此美妙的景致。这浮石岩像是鬼神精心雕刻一般,工艺极其精巧,它不知是经过多少世代,如同从天上坠落、地下涌出一般形成的。平日里,连砍柴的小径都不会通向这里,不知哪一日,有人竟偶然踏上了这片土地。 向来绝美的景色难以长久隐藏,终究还是需要有好事之人来开创发掘。月湖先生见到这景致,再三感叹,都差点忘了回去,花千金买下也毫不吝惜钱财。先生得到这浮石岩,那真是价值连城,我听闻此事,也高兴得睡不着觉。 清晨起来,感觉与这幽美之事缘分不浅,便约着众人骑马一同前往,乘兴去观赏一番。秋霜过后,天气晴朗温暖,马蹄轻快,没过多久就到了地方。那浮石岩云雾喷涌,仿佛有神灵在其中,大家随即喊来工匠砍伐榛莽芦苇。 起初,看到几百丈高的巨石,它突兀嶙峋,带着湿润的云气,让人十分震惊。石上的洞穴本就自然天成,藤蔓交错缠绕,好似精心编织一般。清澈的泉水涵养着竹木,使得它们都显得坚韧瘦劲,背阴处长出的莓苔越发葱翠。粗壮的老根从侧面伸出,好似虬龙的胡须;幽草倒挂而生,宛如凤尾摇曳。 前山如一抹淡淡的蛾眉横在眼前,将世俗的尘埃隔绝在外,就像关上了一扇门。大家提起衣裳,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拨开荆棘,攀着藤萝,深入探寻这幽深的地方。忽然,一条自然形成的小径出现了,它曲折幽深,不过仅有咫尺之宽。沿着小径四面行走,地势逐渐升高,大家亲眼所见,心中领会,处处都让人欣喜。 这里处处石头形态奇特,大家接连吟诗来形容它们。有的石头颜色如铁锈般暗红,有的面容像喝醉了酒一样赭红。有的石头好似高傲睥睨、痴痴傻笑,有的则怒目圆睁、凶狠对视。有的石头围成一个幽室,就像书院;有的延伸出长廊模样,可作为待客之处。有的石头高低错落,宛如楼阁;有的石头排列有序,好似堂前台阶。有的石头形状如同半月,隐隐露出天空的形状;有的好似铺开的胡床,圈出一片地势。有的石头如同玛瑙般红而温润,有的如同琉璃般青且细腻。有的石头形状如同进入关门、登上大堂,有的如同卧榻、靠几。有的像直立的墙壁、拱形的房梁,有的像竖起的毛笔、排布的文字。石头们依次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姿态,要一一列举实在难以说尽。 最让人高兴的是,一同前来的宾客们可以从容欣赏,其中不乏能品赏这美景的人。以前听说淡岩景色天下罕见,金华仙伯也曾对它称赞有加。淡岩里面仅仅能坐下十位客人,而这浮石岩比它大十倍还不止。 我祝贺这山丘终于有了好归宿,它起初并不偏远,只是人们自己忽略了它。先生笑着对我说,平生对山水的这份兴致,有时也觉得是一种拖累。谁能料到有幸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都是上天的赐予啊。 一会儿,大家又登上了屏岩之巅,先生指着远方说这里有无尽的意趣。一条溪水蜿蜒曲折,仿佛充满了情意,四周群山环绕,一眼望不到边际。先生打算在这里建几间小屋,安置一张榻,时常来此长啸,抒发自己的情思。希望凭借剩余的精力,助力这自然的巧妙,让这里的名声与山一同流传不朽。 我自认为生性淡泊,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却也喜爱登临山水,与先生志趣相投。我很想长期追随先生,只是希望先生先把家中的事情处理好。
关于作者
宋代邓深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从政郎通判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擢潼川路转运使。晚年居家,构轩曰大隐,因号大隐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大隐居士诗集》二卷。事见《永乐大典》邓字韵引《古罗志》(《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提要》引),《万姓统谱》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传。 邓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