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峡诗

胪言峡山天下奇,欲观愁隔三千里。 常恐因循孤此兴,非假夤缘那得至。 偶逢月湖起仕宦,正指夔门愁凋敝。 忻然谓我便登陟,久矣与予同臭味。 何尝佳处倦扶藜,莫惮西征共行李。 绣旆前驱抵江陵,画鹢迎车舣沙市。 长年槌鼓转船头,川后回风送旗尾。 侵寻崖石惬幽赏,汹涌波涛反轻视。 雾船烟缆恣深游,露宿风餐浥清气。 百巧千奇类神工,纷至沓来恼吟思。 取句未佳恐难操,传笔欲书还复止。 去岁延陵骇心目,指摘形容写行记。 今年江夏袭见闻,掇拾绪余循故事。 试以七言用檃括,庶几二妙相表里。 或若洞户之谽谺,或若楼台之峻峙。 或若香山之插炉,或若笔架之横几。 或遮护如重帘幙,或张展如大旗帜。 或戍削如城堞高,或森列如刀剑锐。 或若蕉叶之斜纹,或若莲花之叠起。 或若顶相之初浄,或若蓬头之未理。 或剥落为枯松身,或刻画为古篆体。 或斧伤而痕迹乱,或锯解而缝罅细。 或如秋瓜作四分,或如笼饼裂十字。 或如白盐之浮霜,或如红霞之散绮。 或陈宝藏之所珍,或堆铁冶之所弃。 或累万块而不危,或悬一发而欲坠。 或飞磴而可扪天,或断崖而无立地。 或窝如狐兔之穴,或窈如龙蛇之閟。 或整如排立之衙,或鬌如对髽之髻。 或皎如日光玉洁,或霭如云碧烟翠。 或蜂腰而或蟆吻,或牛头而或马耳。 或鸾飘而或凤翥,或猫伏而或羊跪。 或如皷卧如盘擎,或如幢垂如盖倚。 或如塔孤如桥拱,或如壁立如屏翳。 或激卧鲸之冲波,八月潮生怒不已。 或送垂虹之飞瀑,四时雪缟莹无比。 或如壮士之宵征,十十五五相拥蔽。 或如醉人之春游,两两三三互牵拽。 变怪纷然莫穷状,约略陈之可推类。 百篇须赋谪仙才,一石难施王宰技。 是时致身何萧爽,几月清魂无梦寐。 弱水蓬莱何用到,孤岸落伽宁有此。 由来介性不婚宦,聊寓闲情在山水。 既贪清致豁心胸,仍须长语琢肝肺。 糟糠虽恶饥者厌,土炭无味病者嗜。 万事终然总是空,一物未忘犹有累。 况闻南山韩退之,不及北征杜子美。 议论从公何足凭,唯阿相去真能几。 浮屠公案无尽话,维摩法门不容喙。 昭文不鼓无成亏,乞就先生参此意。

译文:

人们都说峡山是天下奇观,我虽心向往之,却发愁远隔三千里难以得见。 常常担心因拖沓而错过这观赏的兴致,若没有机缘,又怎能到达那里呢? 偶然间,月湖出来做官,正要前往夔门,忧虑当地民生凋敝。 他高兴地对我说马上就可以去登山游览,说我们早就志趣相投。 他何尝会在美景处因疲倦而停下脚步,还劝我不要害怕西行,一同前去。 我们跟着绣旗开道的队伍抵达江陵,画着鹢鸟的船只在沙市迎接我们。 船夫敲着鼓转动船头,河神也吹起风,吹动旗尾。 渐渐地靠近崖石,我尽情地欣赏这清幽之景,那汹涌的波涛反倒不被我放在眼里了。 我们乘着被烟雾笼罩的船只,系着缆绳尽情深入游玩,在露天睡觉,在风中吃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这峡山的景色千奇百怪,仿佛是神工鬼斧造就的,美景纷至沓来,让我吟诗的灵感都有些混乱了。 想要写出好诗句,却担心难以驾驭,拿着笔想要记录下来,又犹豫着放下。 去年在延陵看到的景色让我惊叹,我还仔细描述写了行记。 今年在江夏听闻并亲见了峡山之景,也想拾取些片段,沿袭之前的做法。 试着用七言诗来概括,希望能让这两次的奇妙经历相互映衬。 那峡山的景色,有的像洞穴那样幽深空旷,有的像楼台那样高耸矗立。 有的像香炉般的香山高高插天,有的像笔架横放在几案上。 有的像重重的帘幕遮挡守护,有的像巨大的旗帜舒展飘扬。 有的像城墙上的堞口那样高耸整齐,有的像刀剑那样森然排列尖锐无比。 有的像蕉叶上的斜纹,有的像莲花层层叠叠地开放。 有的像刚洗净的佛的面相,有的像蓬乱未理的头发。 有的像剥落了树皮的枯松,有的像刻画出来的古篆字体。 有的像是被斧头砍伤,痕迹杂乱;有的像是被锯子锯开,缝隙细小。 有的像秋瓜被切成了四瓣,有的像笼饼裂开了十字纹。 有的像白盐上浮动的霜,有的像红霞散开如锦缎。 有的像是珍藏在宝藏之地的宝物,有的像是铁冶场丢弃的废料。 有的堆积上万块也不危险,有的却像悬着一根头发般摇摇欲坠。 有的有陡峭的石阶仿佛可以摸到天,有的是断崖让人无处立足。 有的像狐兔的洞穴那样窝藏隐蔽,有的像龙蛇潜藏的幽深之处。 有的整齐得像排列站立的衙门,有的蓬松得像妇女梳的髽髻。 有的皎洁得像日光下的美玉,有的朦胧得像云间的碧烟翠雾。 有的像蜂腰纤细,有的像蛤蟆的嘴巴宽大;有的像牛头粗壮,有的像马耳小巧。 有的像鸾鸟飘飞,有的像凤凰起舞;有的像猫趴着,有的像羊跪着。 有的像放倒的鼓,有的像高举的盘;有的像下垂的幢幡,有的像斜倚的车盖。 有的像孤独的塔,有的像拱起的桥;有的像直立的墙壁,有的像遮蔽的屏风。 有的像卧着的鲸鱼激起波涛,就像八月的潮水汹涌不止。 有的像垂落的彩虹般的飞瀑,四季都像白雪般晶莹无比。 有的像夜晚出征的壮士,十十五五相互簇拥掩护。 有的像春游的醉汉,两两三三相互拉扯。 这景色变化万千,难以穷尽它的样子,我只能大致描述,大家可以以此类推。 要赋出百篇诗来描绘这里,得有李白那样的才华才行,就算有王宰那样的技艺,也难以完全展现这美景。 那时我的身心是多么潇洒舒畅,几个月来心境清净,连梦都不做了。 那弱水蓬莱又何必去呢,孤岸落伽哪有这样的美景。 我向来性格耿介,不热衷于婚姻和仕途,只是把闲情寄托在山水之间。 既贪恋这清幽的景致来开阔心胸,还得用长篇的诗文来雕琢内心的感受。 糟糠虽难吃,但饥饿的人也不会嫌弃;土炭虽无味,生病的人也会有别样的嗜好。 万事到最后终究都是空的,只要有一样东西放不下,就还是有牵累。 何况听说有人认为韩愈的《南山诗》不如杜甫的《北征》。 这些众人的议论哪里值得凭信呢,附和与反对之间又能有多大差别呢? 佛门的公案有说不尽的话题,维摩诘的法门不容人插嘴。 就像昭文不弹琴就没有成败盈亏之分,我想向先生请教这其中的深意啊。
关于作者
宋代邓深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从政郎通判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擢潼川路转运使。晚年居家,构轩曰大隐,因号大隐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大隐居士诗集》二卷。事见《永乐大典》邓字韵引《古罗志》(《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提要》引),《万姓统谱》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传。 邓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