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

醴陵以泉名,问泉良不远。 平田数顷开,方池三尺浅。 含秋色幽幽,辟尘光淀淀。 觱沸生其间,的皪纷可辨。 累累似喷珠,一一如穿线。 多至丛万颗,少或作疏串。 迟速固难期,南北初无限。 占地喻寻丈,有时忽隐见。 恍兮莫穷源,杂然应有眼。 沙石那能窒,苔荇不得炫。 千载曾未枯,一日知几番。 酿酒味固佳,煮茗香可羡。 名泉世不乏,此奇吾未见。 醒心聊一掬,赋诗寓三叹。

译文:

醴陵这个地方是以泉而闻名的,打听之后得知泉其实离这儿并不远。 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田,大约有几顷那么大,平田之中有一方浅池,深度不过三尺。 池中泉水蕴含着幽幽的秋色,水面清澈洁净,能驱散尘埃,波光粼粼。泉水在池中汩汩涌动、翻滚,那清晰的水珠一个个都能分辨出来。 泉水中不断涌出的水珠,累累然就像喷溅而出的珍珠,颗颗水珠又好似被丝线串起来一般。多的时候,就像成丛的万颗珍珠同时出现;少的时候,也会形成稀疏的一串。 泉水喷涌的速度快慢难以预料,水珠冒出的位置南北方向也没有固定限制。 这处泉所占的地方也就一丈见方,但有时泉水会忽然隐没不见,忽然又冒了出来。 恍惚间,根本找不到泉水的源头,只能看到池中杂乱地分布着诸多涌出的水珠。 就算有沙石,也无法阻塞这泉水的涌动;青苔和荇菜在这清澈的泉水面前,也无法展现它们的色泽。 这泉水千年来从未干涸过,一天之中不知道要涌出多少回。 用这泉水酿酒,酿出的酒味道自然十分佳美;用它煮茶,煮出的茶香得令人羡慕。 世间有名的泉水并不少见,但像这样奇特的泉水我还从未见过。 我怀着清醒的心境,捧起一捧泉水,写下这首诗,抒发心中的感叹。
关于作者
宋代邓深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从政郎通判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擢潼川路转运使。晚年居家,构轩曰大隐,因号大隐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大隐居士诗集》二卷。事见《永乐大典》邓字韵引《古罗志》(《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提要》引),《万姓统谱》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传。 邓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