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耆旧尽,欣欣花木新。 十梅亦老矣,手植知何人。 不种官路傍,社栎同百春。 想当太平时,来者纷蹄轮。 我来几世后,寻芳披棘榛。 众枝叠玉蕊,光风卷香尘。 坐客稍稍醉,坠英欲成茵。 老圃亦后来,始园从谁询。 渊明饮松下,故事良可遵。 饮散弃花去,明日迹已陈。
与客饮干明寺东古梅下
译文:
曾经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们都已离世,世间变得冷冷清清,而眼前的花草树木却一派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这十株梅花也已经很老了,也不知道当初是何人亲手栽种下它们。
它们没有被种在官府往来的大路旁,就像那被视为社神象征的栎树一样,安然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遥想当年太平盛世的时候,前来赏梅的人络绎不绝,马蹄声和车轮声交织一片。
而我来到这里,已经是好几代人之后了,为了寻觅这梅花的芬芳,还得拨开杂乱的荆棘和榛草。
只见众多的梅树枝头堆满了洁白如玉的花蕊,在和风中摇曳,卷起阵阵带着香气的尘土。
一同前来的客人渐渐有了醉意,那纷纷飘落的梅花快要铺成了柔软的垫子。
管理园子的老人也是后来才来的,这园子最初的情况,又能去问谁呢?
当年陶渊明在松树下饮酒,这样的雅事确实值得我们效仿。
饮酒完毕,我们便舍弃这梅花离去,等到明天,这里的痕迹大概也会变得陈旧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陈天麟
陈天麟(一一一六~一一七七),字季陵,宣城(今安徽宣州)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时年三十三(《绍兴十八年同年录》),调广德县主簿。二十六年,由太平州教授行国子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二)。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太府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六)。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吏部侍郎(同上书职官五一之二三)。二年,知襄阳府(同上书食货二一之七)。四年,知镇江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二一、食货五八之五)。九年,知婺州(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三一)。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赣州(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一三)。四年,卒。有《撄宁居士集》,已佚。事见《宛雅初编》卷一,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陈天麟诗,据《宛陵群英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