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歌

祇个普庵纯宝贝,妙慧庄严真畅快。 无门为户到人稀,万里神光圆顶盖。 非相身,无不在,体露堂堂声色外。 世间梦幻曷能随,超出世间那肯爱。 绝意识,无眼界,浄名卧疾瞿昙解。 指权就实度众生,勿谓古贤来捏怪。 悟普庵,本无坏,空劫有穷渠自在。 四生六道岂相干,物我兼忘心唯最。 无有无,内非内,海印发光谁敢对。 森罗万象普庵收,绝待灵明全体会。 忘能所,勿知解,瓦砾真金谁敢买。 若还不是老胡来,觌面难逢轮劫肯。 雪齐腰,求教诲,得旨忘言转不退。 百炼金刚无孔锤,要断龟毛兔角罪。 如意珠,我今解,刹刹尘尘铺障昧。 一毫端量大千辉,烁破无明生死袋。

译文:

这首《普庵歌》充满了佛教的禅理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这普庵之法啊,宛如纯粹的珍宝,以精妙的智慧来庄严它,实在是令人畅快不已。 它没有固定的门径作为入口,能到达这里的人寥寥无几,那万里的神圣光芒如同圆满的顶盖一般笼罩。 它是没有形相的法身,无处不在,堂堂正正地显露于声色之外。 世间的一切如同梦幻泡影,怎能去追逐呢?早已超出了世间,又怎会对世间有所贪恋。 断绝一切意识分别,超越所谓的眼界局限,就如同维摩诘居士卧病,释迦牟尼佛能理解其中深意。 以方便权巧之法引导众生趋向真实之理,可别以为古代贤圣是在故弄玄虚。 若能悟得普庵之法,它本就不会有毁坏,即便空劫有尽,它依然自在永存。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四生以及六道轮回又怎能与它相干,物与我都忘却,唯有这颗心最为殊胜。 既没有有,也没有无,不存在内外之分,那如海印般的光明发出,谁敢与之相对呢? 世间森罗万象都被普庵之法所收纳,这超越对待的灵明之境要用心去整体体悟。 忘却能知与所知,也不要去刻意理解,这如同瓦砾又似真金的普庵之法,谁敢来买呢? 若不是像达摩祖师那样的大德前来,当面也难以相逢,历经多劫也难有领悟的机缘。 曾经为求教诲,大雪齐腰,一旦得到法旨便忘了言语,修行愈发精进。 要如百炼的金刚、无孔的铁锤,斩断那些如龟毛兔角般虚妄的罪业。 这如意宝珠,我如今已能理解,它能破除每一刹土、每一粒微尘中的障蔽与愚昧。 在一毫端里就能显现大千世界的光辉,能烧破那无明带来的生死皮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首诗是佛教禅诗,其中包含大量佛教术语和抽象概念,翻译只能尽量传达其大概意思,难以完全精准地呈现其深层内涵。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