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歌 其一八二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 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译文:

这两句诗中“直达□取岭南能”这里有个缺字,可能会影响对整首诗准确的理解和翻译,但我还是尽力来为你把全诗大致翻译一下。 诗中说这两种情形就如同镜子上的痕迹一样,要想直接获得像岭南六祖慧能那样的证道能力(这里由于缺字无法精准表述这个“直达”之后的具体动作)。这也恰恰显示出神秀大师(“秀公”指神秀)没能超脱(“无跳脱”可理解为没有摆脱某种局限),白白地用那四句偈语来争论佛法真谛。 这首诗其实和禅宗历史上慧能与神秀关于佛法见解的争论有关。神秀曾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则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了不同的禅悟境界。此诗表达了对神秀观点相对不够究竟的一种看法。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