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主互用,动亦非动。 佛祖机关,不妨重弄。 法共不共,十八何用。 一相无相,自知轻重。 信手拈来,得时不会。 龟毛作过,兔角受罪。 山河俱动,此义失宗。 宗非山河,俱动是梦。 动亦不动,收来无用。 这回捉败,永不费功。 宾亦无宾,道孰可名。 今父逃逝,契悟方亲。 主得真主,佛祖共举。 认贼为子,不敢相许。 万国来亲,唯一佛身。 血脉不断,得者忻忻。 更下注脚,盲人摸索。 见中求见,病消求药。 和光同尘,没量智人。 有谁相识,资深资深。
颂四宾主 其一七
译文: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偈,下面为你进行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宾与主相互作用,看似动其实并非真的动。
佛祖的玄机妙法,不妨重新再去参究运用。
所谓共同的法与不共同的法,十八界又有什么用呢?
万法归一相,一相即无相,自己要明白其中的轻重。
随手就能拿来参悟,可即便遇到机缘也不一定能领悟。
就像去追究龟毛的过错,让兔角来承受罪罚,都是虚妄之事。
若认为山河都在变动,那便失去了义理的宗旨。
真正的宗旨并非是山河,说山河俱动就如同在做梦。
动其实也是不动,就算把这些概念收拢起来也没什么用。
这一回若能参透其中玄机,就永远不会再白费功夫。
宾也并非真有宾,道又怎么能用言语来命名呢?
如今若能像父亲逃亡离世般放下执念,契入领悟才能真正亲近大道。
主若能成为真正的主,佛祖都会一同赞许。
要是认贼作子,那实在不敢认同。
万国都来亲近,其实都只在这唯一的佛身之中。
佛法的血脉传承不断,有所领悟的人自然满心欢喜。
要是再去多做解释,就如同盲人摸索一般徒劳。
在已有的见解中再去寻求见解,就像病已消除还去寻求药物。
能做到和其光、同其尘,那便是有着无量智慧的人。
可又有谁能真正认识这样的人呢?真是深有造诣啊!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禅意诗偈表达的是深邃的禅理和修行感悟,其内涵丰富且多有隐喻,很难做到精准的翻译,以上内容仅供你参考理解。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