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戴安抚书院额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 幻尽觉圆者,妙意难遮覆。 惠我二笔端,三昧非迷悟。 世间岂识知,何处寻门户。 六字光慈化,千古人钦慕。 象出普庵名,天龙常守护。 法本付贤侯,利益何穷数。 伤嗟逐末流,忙忙失元路。 千里万里体无间,世出世间非我所。 谢安抚,云轩密布巴陵时,愿垂青眸垂一顾。

译文:

普庵禅师用这炷香,将功德回向给各位大居士。那些已经破除幻相、觉悟圆满的人,他们心中的奇妙意趣是难以被遮蔽掩盖的。 您惠赠给我这两支笔所书写的内容,那其中蕴含的禅定三昧并非是迷惑或者觉悟这种简单概念能界定的。世间的人哪里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其中的深意呢?又该到何处去寻找领悟的门径呢? 您题写的这六个字散发着慈悲教化的光芒,千百年来都让人钦敬仰慕。这字里仿佛映现出普庵禅师的声名,天上的神龙和护法神常常都会守护着它。 佛法本就是要交付给贤德的官员,它能带来的利益是无穷无尽的。可叹那些追逐细枝末节的人,忙忙碌碌却迷失了原本的道路。 无论相隔千里万里,佛法的本体是没有间隙的,世间和出世间都不是我所执着的。 感谢戴安抚您,当您如云车一般莅临巴陵之时,希望您能垂怜地看我一眼。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