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渊明诗,了不在言赋。 有如太和气,周行不停驻。 时与春为风,融夷物华布。 而未见用力,万物向荣处。 时与秋为月,浩然无点注。 江山滋清绝,宇宙靡纤污。 乃知渊明诗,本不在诗故。 邂逅吐所有,气象随所寓。 乞食不为拙,华轩不为慕。 归来不为高,折腰不为沮。 羲皇平步超,无怀贞雅素。 简澹岂能尽,学者漫驰步。 独有无弦琴,明明一斑露。
读陶诗作
译文:
我品读陶渊明的诗作,发现其精妙根本不在于言辞辞藻的雕琢。
就好像那天地间的太和之气,在宇宙中循环运行,永不停歇。
有时它化作春天的风,轻柔温和,让万物的光华肆意铺展。
看不到它有刻意用力的痕迹,然而世间万物却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有时它又化作秋天的明月,皎洁明亮,毫无瑕疵。
让江山显得更加清幽绝美,整个宇宙都不见丝毫污浊。
由此我才明白,陶渊明的诗,其精髓原本就不在于诗的形式本身。
他只是在不经意间抒发内心所有的情感和感悟,诗中的气象随着他所寄托的情境而自然呈现。
他写《乞食》诗,并非显得笨拙;面对华丽的轩车,他也不会心生羡慕。
他辞官“归来”田园,并非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洁;曾为五斗米折腰,他也不会因此而沮丧。
他仿佛能轻易超越羲皇时代的人,拥有无怀氏那样淳朴高雅的品质。
他诗歌的简约淡泊又怎么能完全说尽呢,后世学者只能徒劳地追随效仿。
唯有他那把无弦琴,隐隐约约地透露了他诗歌的一丝真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