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制干子诚 其二

文字纷纷更问兵,秋灯束发尚青荧。 便令三子成门户,却许诸孙说典型。 隔水忽传朝露曲,行人长数夕阳亭。 河东健笔惟诸薛,梅子岗边为勒铭。

译文:

如今人们在这世间,在纷繁的文字学问里钻研,又关心着军事方面的事务。你年少时在秋夜灯光下勤奋苦读,那灯光还闪烁着清幽的光亮。 你教导有方,让三个儿子能够支撑起家族门户,成为家族的顶梁柱;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使得孙辈们也有值得言说和学习的榜样。 然而,突然传来了你离世的噩耗,就像那隔水飘来的哀伤挽歌“朝露曲”,让人悲痛不已。过往的行人常常会在夕阳亭边长久地叹息,悼念你的离去。 在文坛上有河东薛家那样的健笔能写就精妙文章,希望他们能在梅子岗边为你刻下铭记功德的铭文,让你的事迹和品德得以长久流传。
关于作者
宋代林光朝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