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陈侍郎应求知泉州

百片牙旗水面长,蔡邕题在刺桐乡。 十年杯酒开云榭,一样官衔过洛阳。 我亦携家缘送客,谁能扫地自焚香。 野桥冲腊寒梅白,莫要登临忆侍郎。

译文:

众多的牙旗在水面上高高飘扬,就像当年蔡邕题字赞美桐乡的贤能官员一样,您也有着令人敬仰的功绩和名声。 十年来,我们常在云榭中举杯畅饮,共叙情谊。如今,您带着和往昔一样的官衔前往泉州,就如同有人曾经带着同样的身份路过洛阳一般。 我也是带着家眷来为您送别,想到以后没人能像您这样,在闲暇时清扫庭院、自焚一炉香,过着自在又雅致的生活了。 寒冬腊月,野桥边的寒梅绽放着洁白的花朵。您到了泉州之后,不要在登高望远的时候,又回忆起我这个在送别处的朋友啊。
关于作者
宋代林光朝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