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代璇源远,高秋宝月前。 神光浮蜀道,瑞气贯秦川。 银榜应如旧,金茎若个边。 龙楼清昼出,鹤禁彩云连。 妙选衣冠薮,旁开道德渊。 重爻分九六,曲礼尽三千。 岁闰缘长历,霜清欲上弦。 每看禖燕日,已入梦熊篇。 沆瀣通三殿,笙鸾共一天。 东明到西极,作颂自年年。
东宫生日六首 癸巳
译文:
在这政治清明的时代,皇室的世系传承就像那深远的璇源之水,悠长不断。正值金秋时节,时间尚在那皎洁宝月出现之前。
神圣的光芒仿佛在蜀道上空浮动,祥瑞的气息贯穿了秦川大地。那宫殿上的银色匾额应该还如往昔一样,而那承露的金茎又在哪个地方矗立着呢。
白昼之中,太子居住的龙楼清晰可见,与那禁苑中如彩云般相连的鹤禁宫殿相互辉映。
精心挑选贤才汇聚之地,广开道德教化的源泉。卦象中的爻辞仔细区分着九六之变,繁琐的礼仪规定全都遵循完备。
因为历法的缘故这一年有闰月,秋霜清寒,月亮即将到上弦之期。
每当看到象征生育的禖燕飞来之时,就已经预感到太子将会有子嗣诞生,如同古人梦熊得子的吉兆。
甘露之气连通着宫殿的各个角落,笙箫声与鸾鸣声仿佛在同一片天空中奏响。
从东方到西方极远之地,每年都会有人创作颂歌来赞美这太平盛世。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诗是为东宫太子生日所作的贺诗,其中多有对皇室、太子的颂扬和祝福之语,且包含一些古代文化、天文历法、礼仪等方面的内容,翻译时尽量保留了原意,但可能仍需结合相关知识深入理解。
关于作者
宋代 • 林光朝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于东南自光朝始。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